闻“风”而动护安澜,众志成城保平安
——麻栗坡董干光伏项目双节期间抗击台风“麦德姆”纪实

发布日期:2025-10-17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张威 冯燕艳 字号:[ ]

暴雨倾盆、山路泥泞、设备承压……国庆中秋双节的团圆氛围里,2025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携强降雨突袭云南,文山州董干二期光伏项目首当其冲。这片海拔1650米至1880米的丘陵坡地,1141.3亩场区上18个光伏发电单元正处于建设关键期——30%桩基浇筑刚有眉目,110kV升压站改扩建紧锣密鼓,台风一来,不仅施工节奏被打乱,对项目现场施工进度及设备安全管理带来严峻考验。

灾情就是命令。站在风雨考验的关口,一场与台风竞速、为项目护航的“战斗”,在光伏场区骤然打响。

闻“风”而动,织密抗台“安全网”

“‘麦德姆’将影响文山州,董干片区降雨强度可达50至80毫米/日!”气象预警传来时,总承包部没有丝毫迟疑。项目地处丘陵,坡陡弯急的运输路、露天摆放的电气设备、刚开挖的桩基孔位,哪一样都经不住暴雨折腾。

“必须把风险堵在风雨前头!”总承包部第一时间启动Ⅰ级应急响应,项目经理牵头成立抗台风应急小组,拉起“总包统筹、分区负责、全员联动”的责任网。他们一边紧盯地方气象、应急部门的24小时联动信息,追着台风路径调整策略;一边对照集团“人机料法环”规范,量身定制“隐患排查、设施加固、人员备勤”方案——提前备好雨衣、防滑砂石、抽水机,让设备随时待命;组织人员走遍场区,清理升压站周边杂物、疏通排水渠,给电气设备裹上防水罩;连临建设施都逐个评级,高风险区域的施工人员“应撤尽撤”,只留核心力量值守。

迎风战险,筑牢保产“生命线”

10月2日13时,铁厂乡的雨下得发狠,仿佛要把天地连成一片。承载着项目关键进度的主变压器运输此时正陷入困境——17.5米长的运输挂车驶入半径仅8米的急弯核心路段,湿滑路面让轮胎不断打滑,车身在泥浆中微微横移,最终在弯道正中停滞。主变压器作为升压站核心设备,其运输进度直接关系项目整体推进,而持续暴雨还在不断加剧路面泥泞,若不及时脱困,不仅设备可能受损,还将阻塞后续救援通道。

“必须尽快把车弄出来!”物资部主任陈善江冒着瓢泼大雨赶赴现场,雨水砸在雨衣上噼啪作响,没过脚踝的泥泞让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他趴在挂车旁仔细勘查,发现弯道内侧有泥石堆积、路面摩擦力严重不足,立即向应急小组汇报:“需要装载机清障、防滑砂石铺路,请求支援!”工程部主任赵云则在雨中大声协调,手机在震耳欲聋的雨声里几乎失去信号,他只能靠喊话与救援人员保持沟通。

不到30分钟,救援设备和5名队员冲破雨幕赶来。没有多余的话,装载机轰鸣着清理弯道泥石,其他人扛着防滑砂石往泥里铺——裤腿裹满泥,鞋子陷进坑,没人叫苦。当矿车在前牵引、装载机在后助推时,所有人屏息凝神盯着车轮——随着“动起来了!”的欢呼,挂车终于在泥泞中缓慢挪动,这一救,就是8个小时。直到当晚9时,挂车稳稳驶出急弯,大家却早已浑身湿透。

10月5日,台风影响达峰值,麻栗坡县出现8级阵风及短时强降雨。总承包部值守人员通过“无人机航拍+地面特巡”联动,发现6号方阵因雨水过大,孔位积水过深,影响浇筑。应急工作小组立即组织抢修小组大面积清孔,防止积水过多损坏孔位,造成大面积废孔。通过2天的抽水清孔,3000多个孔位积水排出,隐患解除。

风过天晴,持续传递“暖力量”

随着10月12日台风“麦德姆”影响逐渐减弱,项目部转入灾后核查与恢复阶段:对材料堆场、光伏区、升压站、架空线路开展全面隐患排查,确保无遗漏风险;召开复盘会总结“预警联动、分区防控、立体巡检”抗风经验,进一步优化应急预案。

从预警响应到一线坚守,那些在风雨里拼搏的身影,那些凝聚的力量与温暖,终将化作项目推进的动力,这场抗台战,不仅守住了项目建设成果,更彰显了他们众志成城、敢打必胜的实力,为后续应对极端天气积累了宝贵经验。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