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年少的他,凝望着庞大的发电机组,手中工具的重量和心中的迷茫一般沉重;如今的他,独当一面,已然成为水轮机安装领域的青年巧手。时间将宛他描绘成水电安装领域的精密蓝图,九年光阴,能改变一条河的流向,也能让青涩的少年在钢铁与电流中淬炼成匠,他就是云南省第二十二届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技术状元——王鸿杰。 初入行,启航水电之旅 十八岁,王鸿杰跟随师傅走进苗尾水电站,第一次站在这些庞然巨物前,他有些茫然。悬在头顶的桥式起重机静默如柱,高耸的定子、沉重的转子,每个部件都在诉说着水电人的责任与使命,他的职业生涯自此起笔。 从最简单的部件搬运、清洁,到逐步参与小型部件组装,他在点滴积累中夯实基础。在参与轴流转桨式转轮组装期间,因厂家提供的枢轴吊具在现场安装时不适用,王鸿杰跟着师傅参与《一种用于重大销钉水平安装的工具》项目技能攻关,成功解决了枢轴吊装及安装同时进行的问题,避免吊装后重复换钩安装压紧工具,缩短了工期。经此一战,王鸿杰意识到,每一个零部件都有着严格的安装要求和精准的位置,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安装工作是一门“精度的艺术”。 累经验,磨砺安装技术 老师傅们常说:“机器是活的,你得摸清它的筋骨,数字是骨架,手感才是灵魂。”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他的安装技术愈加娴熟。 在两河口水电站导水机构预装过程中,王鸿杰发现导叶端面间隙偏小,未在设计范围内,恰逢工期紧张的关键节点,他经过反复思考决定把导叶插在已安装调整好的底环上,用平尺、千分尺进行反复测量,再用磨光机进行手工打磨,打磨后用框式水平仪、刀口尺进行找平。手工打磨的方法一经提出迅速得到了项目部的一致赞同,经过五天加班加点的打磨,成功将导叶间隙精确打磨至1.25毫米,精准达到设计要求,完美解决导叶端面间隙偏小的问题,省去返厂加工的时间。 TB水电站座环加工期间,面对车床加工不稳定、抖动严重、加工精度不达标的难题,他带领组员对加工车床进行反复研究,经过调整车床各方位间隙、手工打磨配合铜板,使各间隙均匀、紧配。通过对加工的转速、进刀量的多次研究,他逐渐摸清了车床加工技术的门道,彻底解决了车床抖动、加工精度不达标的问题。 经过两年锤炼,他对座环加工的安装技术要领了如指掌,并于2024年荣获TB项目部先进个人和优秀员工称号。 在抚宁抽水蓄能电站管路预埋过程中,由于机组各部位排水管汇至总管后进行排放,导致管路安装过程中需反复进行管道压力试验,施工效率大打折扣,他创新提出管路超仓位安装,将立管一次性安装至目标位置进行打压,不仅避免了仓位上升时管路的二次割配,减少焊缝个数提升质量的同时也节约了工期。 攀高峰,勇夺水电魁首 2022年,全国行业职业水轮机安装工技能竞赛拉开序幕。尽管理论稍显薄弱,王鸿杰仍凭借拔尖的安装实操,在全国115名骨干选手中脱颖而出,斩获二等奖,被授予“中国电建技术能手”称号,被同行称为那届赛事最大的“黑马”。这份荣誉没有让他止步,反而坚定了他持续提升的信念。同年,晋升为水轮发电机安装技师。 他系统性补强理论,不断汲取新知识、新技能,总结各种施工经验。笔记写满了一本又一本,清晨篮球场边的诵读声,见证着他的坚持与努力。 2025年,云南省第二十二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暨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职业技能竞赛再度打响。王鸿杰做好准备,铆足干劲,力争在此次大赛中拔得头筹。56名决赛选手逐鹿赛场,他沉着应战,两项实操均以提前十多分钟,精度全优的成绩完成;理论部分同样发挥出色,一举夺魁,荣获“云南省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技术状元”荣誉称号。这不是偶然,是无数日夜打磨出的必然。自此黑马逆袭,成就安装精英。 守初心,续写水电华章 从苗尾到抚宁,五个大型水电项目,从学徒到状元,他从未离开一线。凭借着精湛的安装技术和敬业精神,他赢得了同事们的尊敬和赞誉。但在他看来,金属工器具碰撞的脆响,轴瓦与镜板摩擦散发的焦香,机组成功发电时的鞭炮声,这些记载着无数水电人艰辛付出的音节,才是真正动人的节奏。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水轮发电机安装工,只想把每台机组都安装好,把我的工作干好。”沉默寡言的他没有多少豪言壮语,只有一如既往的专注与坚持。 九年磨砺终成剑,黑马逆袭绽华光。那个刚入行时连安装工具型号都认不清楚的毛头小子,终于在水电长卷里找到了自己的坐标。未来,他将继续以初心为灯、以实干为梯,将青春拧成螺栓,把岁月锻造成法兰,用双手丈量着中国水电的脉搏,在江河之间,继续书写一度电、一台机、一生情的匠人华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