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大多数人眼中,四十岁是人生趋于稳定的阶段,五十岁更是该享受半生积累的年纪。然而,对于老水电人华石坤来说,四十岁是新的起点,五十岁则是更燃的战场。他凭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毅力,在混凝土浇筑的轰鸣声中,在深夜书桌的台灯下,走出了一段“硬核”赶考之路。 从工程行家到考场新兵 2010年,年近四十岁的老华是广东清远抽水蓄能电站的一名现场管理人员,彼时的他已从懵懂青涩的技术员变成项目上小有名气的“水电大将”,参与过广州抽水蓄能电站、广州地铁及火车站、广东惠州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大型工程的建设,手上的老茧和晒得黝黑的皮肤是他多年工地生涯的勋章,但他手里具有一定含金量的证书几乎为零。在一次业主组织的安全生产会议时,纵然他已是“久经沙场”的“老将”,但由于理论和证书的欠缺还是受到了偏见和质疑。回到办公室后,老华静静地站在窗前,望着窗外刚从工地回来的新分大学生手里拿着图纸谈笑风生,意气风发,他不禁陷入了沉思。 “那时候,工地上很多人觉得,干这行靠的是经验,考证是年轻人的事,以前的我也是有这种落后观念。”老华回忆道。但作为一名从90年代一路打拼过来的水电人,他也亲眼见证了公司的改革转型,也看到越来越多高素质年轻技术员出现在施工一线,他由衷感慨道:“时代在变,技术也在变,不学习就会被淘汰。从国家到行业再到项目一线,各个层面都在强调职业培训,市场环境对技术人才的素质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扎实提升理论知识和持证上岗才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于是,这位在工地上雷厉风行的“老将”,毅然报名参加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成了一名“考场新兵”,开启了他的赶考之路。 “学习不怕晚,怕的是不开始。”为更好地背熟和吃透教材知识,老华尝试结合多年的工地实践经验去理解并举一反三,从此,他把《安全生产日志》写成了《考试通关秘籍》,雨季防汛的72小时,也是他案例分析的72小时。功夫不负有心人,老华顺利通过了注册安全工程师执业资格考试。为了进一步提升,中专出身的他选择趁热打铁提升学历,并在2015年成功取得了经济管理专科后续学历。可他仍不满足,又买来一堆教材和真题,开始备考一级建造师。每天下班后当大家在刷手机的时候,他在刷历年真题,当凌晨五点大家仍在熟睡的时候,他已早早起床先去工地巡视一圈再返回办公室学习,一直到大家都上班了才放下手中的笔。 但他的“赶考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首次考一建失利后,他也会感到一丝挫败,但很快便调整好心态,他说:“作为一名党员,我不可以轻易放弃,我这个‘高龄考生’偏要考个‘大满贯’给大家看看!我坚信勤能补拙。”雄心勃勃的他重新调整了学习计划,工作之余抽出更多的时间学习,还经常与其他备考的同事相互监督和抽查知识点。在一次次的考试失利中愈挫愈勇,最终在他四十八岁的时候拿下了人生中第一个公路工程专业一建资格证书,并在第二年考取了机电工程专业一建增项证书。 工地与书桌的双线战役 如果说四十岁阶段的考证是一次自我挑战,那么五十岁对于华石坤来说则开启了一场更为激烈的“双线战役”。2023年,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的业主下了“死命令”——必须在年底具备工程线路通水条件。这对时任土建施工C1标项目常务副经理的老华来说,是一场重大考验。面对工程施工难度大、要求高、工期紧的重重压力,为确保按时完成节点目标,他每天早上比工人还要早到现场,组织开展班前会,指导监督现场施工,安全和进度一起抓,每日早出晚归成了常态。尽管如此,他还是坚持每天晚上啃书本、看教学视频一直到半夜,桌上的笔记本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学习笔记。有人劝他:“老华,这把年纪还折腾啥?别太拼了,让年轻人去闯吧。”他会笑了笑回答:“网上不是流行一句话吗,五十岁正是拼搏的年纪,再者说,技多不压身,我不怕折腾。” 老华就像一台工地“永动机”,把工地当成他的日校,把书桌当作夜校,不知疲倦地在这场“双线战役”中冲锋陷阵、所向披靡。在他的带领和项目部全体成员不懈努力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23年底成功完成全线试通水,C1标项目部荣获广东省水利建设工程文明工地、广东省工人先锋号等多项荣誉。再看称得上功成名就的老华,又把头默默埋进书本里,拿下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一建增项证书,取得消防工程专业函授本科毕业证。“我想尽我努力再把矿业和市政工程专业的一建证书拿下,我不知道我还有多少精力,但我还是想尝试一下。”他眼神坚定地说道。 除了对自己设定严格的学习计划,老华还经常以身作则,带动身边的同事一起加强学习。2025年,他全面负责珠三角收尾组的收尾工作,为充分调动大家的学习积极性,为新项目做好准备,避免出现“温水煮青蛙”效应,他带动收尾组全员每周固定时间开展集中学习,每人轮流讲授专业知识或者学习宣贯上级文件精神。“我们要及时关注行业动态和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很好的时代,学习和考证的渠道多了,也更便捷了,年轻人更要做好规划,积极考取专业证书,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增强博弈能力,机会总会眷顾有准备的人。”他语重心长地说道。 大步迈出新可能 在工地上,他的经验是年轻人最宝贵的财富。他常说:“混凝土浇筑不是蛮干,每一方下去都要心中有数。”而在考场上,他的坚持则打破了“年龄决定能力”的偏见。他说:“经验和理论都是相辅相成的,我学习不是为了证明什么,而是让自己不被时代落下。” 如今五十二岁的老华依然每天活跃在工地一线和深夜的书桌前,“我们不比‘内卷’,但也拒绝‘躺平’,我们都应该在有限的人生里探索更多的新可能。”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年轻人:“四十岁不晚,五十岁更燃。人生没有太晚的开始,只有不肯迈出的脚步,只要你想学,什么时候都不算迟。” 老华的“硬核”赶考之路,并非只是一次次考试的叠加,而是一名水电人对职业尊严的坚守,对自我价值的不断探索。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有着平凡人最动人的坚持。在混凝土与准考证的交织中,他浇筑了经验,也刷新了可能,更用自己的精神感动和鼓舞了更多的水电人去勇敢追梦。 华石坤在指导工人安全吊装作业 华石坤在参加线上培训学习 华石坤在盾构隧洞内检查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