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聚合力,数智赋能提质效
——混凝土公司粤西预制管片项目部“党建+智慧工厂”融合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25-02-24 信息来源:混凝土公司 作者:严芳丽 字号:[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支持企业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混凝土公司以党建引领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依托“党建+智慧工厂”,在粤西预制管片项目部打造高标准智慧工厂标杆示范项目。

党建引领方向,把稳智慧工厂建设“方向盘”

顶层设计,绘就“数智蓝图”。随着建筑业市场竞争加剧,传统生产模式面临成本高、精度不足、管理滞后等痛点。混凝土公司党总支顺应数字化发展浪潮,指导粤西预制管片项目部党支部开启“党建+智慧工厂”转型发展。支部牵头成立“数字化转型专班”,组织党员骨干深入调研行业标杆企业,结合厂区实际,制定《智慧工厂建设方案》,明确“BIM建模+智能养护+物联网监控”的实施路径。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形式,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将智慧工厂建设作为支部重点工作任务。

党员带头,破解“转型难题”。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组建“技术攻坚小组”,围绕智能生产系统落地中的难点堵点,开展“揭榜挂帅”行动。分管生产的班子成员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队研究“自适应温控养护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混凝土温湿度,动态调节蒸汽量,使管片脱模强度提升30%。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等载体,将数智化转型任务分解给每个党员,形成“支部带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联动机制,推动“智能生产系统落地、党员技术攻坚、全员数字素养提升”三大行动,实现“降本增效、质量升级、品牌创优”目标。

思想引领,凝聚“转型共识”。在推进智能生产系统落地过程中,管片班组产业工人队伍不理解转型的优势和必要性,起初不愿意开展钢筋笼质检、管片入模、脱模、出池、入堆、防腐、发运扫码录入等工作,党员牵头带领班组参观数字孪生中心,介绍智能生产系统的底层数据来源,破除班组“等靠要”思想,变被动抵触为主动适应。支部组织开展“数智化转型大讨论”,邀请行业专家授课,激发党员的工作热情和智慧,形成转型共识。

数智赋能生产,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智能生产,跑出“加速度”。引入“装配式构件智慧工厂管理平台”,实现从原材料配比、管片浇筑、蒸养温控到发运管理的全流程数据监控。通过AI视觉识别技术,模具错位识别率达99.9%,大幅减少人工干预,生产效率提升20%。建立“生产数据驾驶舱”,实时分析设备运行状态、能耗水平和质量指标,为管理层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数字孪生,筑牢“质量关”。通过数字孪生技术,实现生产过程的可视化、可追溯化。建立“质量追溯系统”,每片管片配备“管片数字身份证”,记录生产、养护、运输全流程数据,确保质量问题可追溯、可问责。

绿色智造,擦亮“安全牌”。通过智能能耗管理系统,实时监测蒸汽、电力等能源消耗,节约蒸汽用量,减少碳排放。利用高清摄像头,加装AI视频分析GPU主机,综合视频AI大数据分析技术,智能识别车间以及厂区的异常行为,在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以及必要干预,提高安全管理智能化水平。

凝聚群团合力,锻造数智化转型“生力军”

技能转型,培育“数字人才”。粤西管片厂党支部以党建为纽带,打造一支既懂生产又通数智化的复合型人才队伍。青年党员担任培训讲师,为一线工人讲解智能设备操作技能。组织开展“砼梦同行、携手共进、勇攀高峰”劳动竞赛,评选技术创新团队及个人,营造“比学赶超”氛围。依托“王云职工创新工作室”开展课题《自动化流水线管片快速生产技术研究》,总结《预制管片无溶剂环氧树脂漆混合料防腐层高效施工工法》,进一步提炼数智化研究成果。

链式共建,构建“红色生态”。通过企地共建,与当地政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茂名市常务副市长、科工商务局党组书记、司法局党组书记带队考察“党建+智慧工厂”融合发展工作,并对发展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

文化凝聚,激发“内生动力”。在转型发展过程中,粤西管片厂党支部充分挖掘先进典型,青年党员李乐分享数智化转型为管片发运工作带来的便利,他表示:发运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了15%,且确保发运数据的及时有效传输和存储。通过分享,激发了年轻人的创新热情,为转型工作注入活力。

粤西预制管片项目部党支部在“党建+智慧工厂”融合发展的探索中,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品牌价值的提升,更锻造了一支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数字化转型人才队伍。党建工作不仅是企业发展的“红色引擎”,更是数智化转型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将继续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化“党建+数字化”融合模式,推动智慧工厂建设向更高水平迈进。

数字化现场实操(钢筋笼悬挂数字标签)

“砼梦同行,携手共进、勇攀高峰”劳动竞赛启动仪式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