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涩”到“胜任”:三名见习生的成长密码

发布日期:2025-08-01 信息来源:掘进工程公司 作者:宫鹏龙 摄影:朱宏斌、宫鹏龙 字号:[ ]

当晨光漫过粤西预制管片项目部的办公楼顶时,三个年轻的身影已穿梭在车间与办公室之间。一年前,他们带着校园的青涩踏入职场,如今已在各自的岗位上绽放光芒。他们的故事,藏着从“生涩”到“胜任”的成长密码。

从“任务执行者”到“全局思考者”

“领导让我统计材料数据,我就只盯着报表填数。”这句话精准概括了李林鹏初入职场时的工作状态。刚到部门那段时间,他就像一台被设定好程序的机器,完全处于被动状态。领导安排什么,他就机械地去做,从不去思考这件事为何要做,做了之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又会牵连到哪些后续工作。

这种只重执行、不问缘由的工作方式,让他在汇报工作时屡屡碰壁。每次向领导汇报事项,面对领导提出的相关疑问,他总是哑口无言。性格中的拘谨,更是给当时的他增添了不少阻碍。在经营岗工作,跨部门索要数据是家常便饭,可起初他总是想方设法托同事代劳。即便迫不得已要自己去,也会在对方办公室门口徘徊许久,鼓足巨大的勇气才敢敲门。

第一次独自去要数据的经历,至今仍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那天,他把需求工工整整地写在纸条上,本以为这样就能应对自如,可当对方问起“要这些数据做什么分析”时,他瞬间大脑一片空白,紧张地把准备好的说辞忘得一干二净,最后只能支支吾吾地红着脸“逃”回办公室。

但现在的李林鹏,早已不是当初那个畏首畏尾的新手了。他会带着精心打印好的“数据关联图”,从容地敲开每个部门的门,条理清晰地说明:“这份生产量统计需要确认三个节点的数值,直接影响成本核算精度。”言语间的那份从容自信,背后是他几十次“说错了再重来”的勇气和不断积累的经验。

如今,他交出的报表,不仅数据精准无误,还附带了详尽的“关联分析建议”,这些建议为领导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从当初那个只知埋头执行的“任务执行者”,到现在的“全局思考者”,李林鹏完成了一次华丽的思维跃迁,也实现了自我的成长与突破。

从“流程走过场”到“质量守门人”

“发货不就是看看数量、签个字吗?”分配到质检岗的张彦刚接手工作时,总觉得那些图纸上的条款、检测流程都是“纸上功夫”。他眼里的“合格”就是“差不多就行”,直到几块有修补痕迹的管片被退回,裂缝里渗出的水泥浆才“砸”碎了他对“纸上功夫”的浅层认知。

主任没有批评他,而是指着槽内裂纹说:“你看这缝,现在是几毫米,到了隧道里受压力,可能就变成几十厘米。咱们手里的检测尺,攥着的是施工安全的命门。”那天下午,他重读了图纸上曾被忽略的条款:“修补面积不得超过5%、表面平整度误差≤3mm”。

从此,车间里多了个“认死理”的年轻人。他盯着锁孔看是否有混凝土残留,拿手电筒数气泡的个数,工人师傅说“这点瑕疵不影响使用”,他却想起主任说的“工地上因为这点缝,得花三天修补”。最终他陪着工人重新按要求修补,收工时工人师傅拍着他的肩膀说:“你这股较真劲儿,才是对工程真正负责。”

从“要我检查”到“我要守护”,这张纸见证了一个新入职员工对职业最踏实的敬畏,他发出去的不只是预制构件,更是隧道稳稳当当的根基。

从“手足无措”到“后勤中枢”

清晨还未到上班时间,综合管理部的办公室里已响起清脆的键盘敲击声。这是综合岗朱宏斌雷打不动的日常,从入职前三个月对着公文模板发呆、瞅着工资报表抓耳挠腮,到如今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类事务,他的成长轨迹,都藏在那本写满批注的工作笔记本里。

刚入职时,行政、人事、后勤等工作像一团乱麻,让他彻底陷入手足无措的境地。第一次起草会议通知,光是“固定值28磅”“正文首行缩进两字符”“页边距……”这些格式规范,就耗费了整整一个上午。但他骨子里那股不服输的劲儿没让他退缩,把每次领导和同事的修改意见都工工整整地记在笔记本上:“会议通知需写清时间、地点、参会人、核心议题及准备要求”“办公用品申领要提前一周核查库存,预判下月用量……”这些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藏着他对“琐碎”二字的重新定义——琐碎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需要用耐心串联的工作链条。

真正让他找到岗位价值感的,是那次更换照明灯的小事。周检时发现项目部门口的灯忽明忽暗,他立刻在工作本上画了个醒目的五角星,按流程走完申领、审批手续后,又跟着电工师傅扛梯子、递工具。夜晚听见加班的同事笑着说“这灯修好了,终于不用走夜路了”,他忽然明白:换一盏灯就是守护加班时的明亮。那些看似不起眼的事,都是让项目部“转得更顺”的关键齿轮。

“把每个小事做扎实,就是在为项目搭根基。”这句自勉背后,藏着一个年轻人对“平凡岗位”最生动的注解——综合岗位从不是别人口中的“打杂”,而是让整个项目部高效运转的“润滑剂”,是默默支撑一切的“后勤中枢”。

三名见习生的成长轨迹,在项目部交织成一道道向上的弧线。他们在“不会”里学方法,在“不敢”里练勇气,在“不懂”里悟责任,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胜任”密码——“跳出任务看全局”的思维、“把教训刻进骨子里”的较真、“在琐碎里找价值”的用心。

李林鹏在与分管领导交流工作

张彦在检查预留套筒孔位置

朱宏斌在对灭火器进行日常检查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