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网如棋落子民生,智慧灌区滋润荆楚粮仓——公安县164万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

发布日期:2025-08-14 信息来源:华南工程公司 作者:相修华 蒋龙 字号:[ ]

 纵横水网如星罗棋布,汩汩清流泽被良田。2025年8月,总投资达13.77亿元的荆州市公安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迎来竣工验收。这项覆盖5个灌区、14个乡镇的重大民生工程,历时两年攻坚,终以“智慧为笔”、活水为“墨”,让164.3万亩农田告别“靠天吃饭”的历史,为长江中游粮食安全与民生福祉注入强劲动能。

民生棋活:破局治水,164万亩良田畅饮“及时水”

 走进公安灌区,曾经滞塞不停、令农民“望田兴叹”的输水网络已焕然一新,如同被激活的棋局,处处流淌着生机:

疏通“棋脉”——94条骨干沟渠完成清淤整治,疏挖311723米,新修脚槽244507米、护砌242607米,输水效率猛增30%。确保最偏远的农田也能喝上“及时水”,浇灌无忧。

强健“心泵”——破旧落后的泵站系统焕然革新,45座泵站、122个涵闸、87座机耕桥改造完毕,排涝时间从10天锐减至3天,农民们再也不用担心心血被淹、颗粒无收。粮食安全屏障更加坚实,守护了农民辛勤耕耘的成果。

巧解“淤结”——针对渠道淤积问题,公安灌区项目部采用“钢管桩基础+悬挑结构”技术,将进水口延伸至江心,取水深度提升3.14米,彻底解决冬季河沙淤积难题。

“槽”高一着——3座输水保产的渡槽工程拔地而起,为杂交水稻育种基地稳产高产筑牢根基;这3座“空中水桥”年节水量更达120万立方米,为农户们节省一笔可观的水费用,让沿线农户真切感受到节水降本的红利,真正实现“藏水于技,藏粮于地”。

科技棋强:智慧落子,按需供水精准惠农

 公安灌区的力量,不仅在于看得见的沟渠泵站,更在于看不见的由高精尖设备所构建的“智慧水利中枢”。这套系统像一盘精密的棋局,其核心便在于关键节点的精准落子。

感知棋局,在干支渠关键节点安装电磁流量计、压力传感器作为“棋眼”,系统可实时监测水体流速与水位变化,实现“按地块配水、按作物需求供水”。

精准控棋,通过加装测控一体化闸门,充当执棋谋势的智能中枢,水流量调控精确至每秒10.5立方米,让每一滴水的轨迹都被有效记录。

强劲行棋,用新型潜水轴流泵替代传统轴流泵,堪称破局的关键落子,使得能耗明显下降,水泵扬程大幅提升,在最大程度上克服地形限制,把清水抽到田间地头。

云端落子,结合物联网与大数据技术,公安灌区创新性采用“云+端”服务管理模式,云端搭建水利专有云平台,整合十年水文数据与水力模型库,实现水资源供需动态模拟;网端依托物联网技术,在田间布设智能传感器网络,实时采集水位、流量、土壤等关键参数,数据直通云端决策中枢;数字化成果通过移动服务终端向公众开放,提供灌溉指导、在线报修、水费查询等便民服务,让现代水利科技真正惠及35万灌区群众;智慧系统的科技引擎变革成效显著,灌区实现“需水即供、过水即测”的精准模式,使全县农业用水系数从0.45跃升至0.65;在保证灌溉的同时,亩均用水量显著下降;配合水肥一体化系统,化肥使用量减少,直接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的实际收益。

 水润粮丰,万家幸福谱新篇

在刚过去的梅雨汛期,工程成功经受住了严峻的自然考验。面对持续强降雨,新改造的灌区工程高效运转,有效缓解农田渍涝压力,实现“零受灾”,成为保障农民利益的坚强后盾。

公安灌区项目的成功改造,既意味着这一灌区的巨大升级,更代表着民生温度的有力传递。“按需供水”从口号变为现实,35万农民的“米袋子”因水而盈,“钱袋子”因节水而鼓,这场静默的革命已然超越工程本身,成为民生福祉最鲜活的注脚。

水网为枰,民生作弈。公安灌区现代化改造这盘以民心为谱、以智慧为谋、以科技为子的大棋,顺利迎来终局胜景。公安灌区的改造,守护的,是164万亩农田的丰收希望;滋润的,是35万农民如意富足的生活;谱写的,是长江的沃野上关于科技赋能、惠泽民生、绿色永续的动人诗篇。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