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从安全管理面临诸多痛点,到成为深圳市环水集团首个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示范点,距离有多远? 公清项目部安全管控执行标准化、网格化、精细化“三化融合”为核心抓手,基础上创新“三网共治”,一是责任网格(覆盖三级监管体系),二是智慧天网(AI监控、数字孪生等技术赋能),三是制度法网(刚性约束与柔性教育并重),推动安全管理由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打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抓安全”的全员安全文化,为行业树立了基层项目安全管理标杆。 体系化建设,构建长效安全管理机制 一是明确职责分工,压实全员责任。为打破“安全即安全部职责”的误区,推行“谁主管、谁认领、谁执行”原则,明确技术、生产、设备等部门的安全责任清单,安全部则重点发挥监督、指导职能,从“执行者”转变为“监督者与指导者”。二是创新长效机制,督促责任落实。项目部建立“周通报、月考核、季兑现”机制,将安全履职情况与绩效挂钩,通过“考核-反馈-改进”循环提升责任意识,持续压实各层级主体责任,确保制度刚性执行。例如,南坑工区因隐患整改率低于90%,当月绩效扣减10%,倒逼管理人员主动履职。三是以标准化实施,优化施工环境。为提升施工形象与环境管理,实施“科学规划”和“功能分区”,利用BIM技术生成三维可视化的场地布置图,提前布局标准化场地,确保施工过程“繁而不乱”。同时,从临建阶段即落实功能分区管理,如材料堆放区、加工区、通道区等,并明确标识标牌,减少交叉作业风险,施工效率提升20%。项目部通过“一点一策划”动态管理实施,实现施工动线、设备摆放等要素的精准模拟,减少后期调整成本。同时,各阶段作业空间清晰划分,避免因布局混乱导致的效率损耗或安全隐患。该体系通过技术赋能与空间优化,实现施工环境从“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控”的转型,调整成本降低20%。 严管厚爱,柔性教育与刚性约束并重 项目部通过柔性教育,以阶梯式纠偏提升安全意识。针对基层员工安全意识较低的问题,项目部摒弃了“一棒子打死”的管理模式,对初次违章人员,要求其撰写违章行为分析报告,反思潜在风险;强制抄录相关安全操作规程,加深条款记忆;并通过口头复述安全条例强化认知。根据违章类型匹配教育内容,如高空作业违规侧重防护知识强化,避免了“一刀切”式说教。初次违章“三步教育法”:以“检讨书+规范抄写+安全条款背诵”的阶梯式教育,要求违章人员撰写反思报告、抄写安全规程、复述安全条款,强化认知。同时分类定制培训内容,针对高空作业、动火作业等高风险工种,定制案例库和实操培训,培训针对性提升50%。例如,一名电工因未佩戴绝缘手套被要求抄写《电工安全操作规范》5遍,并现场演示正确操作流程,既给予员工改正的机会,又强化了他们的安全意识。 刚性约束中,以分级处罚来杜绝侥幸心理。对于重复违章行为,项目部采取停工培训的措施,二次违章人员需停工3天并通过理论考试方可返岗。对于触及红线(如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的行为,则直接清退并列入黑名单,形成震慑效应,杜绝侥幸心理。同时对红线行为“零容忍”,如未系安全带高空作业直接清退并列入黑名单,累计清退违规人员14人次,形成强力震慑。 通过“教育感化+制度威慑”的双重作用,项目部既给予了员工改正的机会,又守住了安全的底线,实现了从“被动服从”到“主动遵守”的安全行为转化。 智慧管控,技术赋能全流程监管 项目部全面应用立体化监控网络,实现“双端监控”全覆盖。项目部指挥中心与现场终端联动,布设高清摄像头38个,实现24小时无盲区监控,隐患发现效率提升40%。通过AI智能识别预警,引入AI算法自动识别未戴安全帽、吸烟等行为,实时推送报警信息,2024年累计预警违规行为235次。项目部实施双线审批机制,通过线上流程+线下存档,危险作业需通过线上系统提交“一表四要素”(时间、人员、地点、内容),同步留存纸质档案,审批效率提升30%,疏漏率降至1%以下。 教育培训深化,分层施教与送培落地 以分层施教来精准提升,项目部落实管理人员“十大隐患”考核,每月组织专项考试,未达标者轮岗学习,累计轮岗12人次,管理人员风险识别能力显著增强。通过组织作业人员“班前十分钟”教育,每日讲解“十条红线”,并通过安全卡片抽查巩固知识,员工安全知识测试合格率从33.4%提升至92.8%。严格要求全员持证上岗,施行“产业工人”送培计划,联合地方培训机构开展专项培训,累计送培人员586人,持证率达100%,为项目安全运行奠定基础。 加强班组建设,夯实基层安全能力 项目部以包保责任制强化“一岗双责”,以班子成员来包保班组,每周参与班前会、每月组织专项培训,累计解决班组问题63项,班组长管理能力提升显著。同时实现安全能力验证全覆盖,践行“理论+实操+问答”考核,班组长需通过三项考核并张贴“上岗许可二维码”,累计发放二维码412张,设备操作违规率下降70%。 网格化管理,全域精准管控 实施三级监管体系,联动“网格员-网格负责人-安全监督员”,划分责任网格15个,“网格员”每日巡查并上报隐患;“网格负责人”组织“整改方案制定-资源协调-验收销项”全流程,对重复隐患实施“提级管理”;“安全监督员”独立核查,形成闭环管理。开展监管动态巡查与隐患整改日清日结,实施清单化检查与分级整改,编制《安全文明施工检查清单》28项,隐患分级处理,整改率98.5%;每日召开安全碰头会,复盘隐患整改情况,明确次日管控重点,确保“问题不隔夜、责任不漏人”。通过网格定责-清单赋能-数据闭环的有机联动,将安全管理从“单点突破”升级为“系统治理”,有效推动全员从“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转变,为施工现场构建起立体化、动态化的安全防护网络。 项目部通过“三化融合”“三网共治”系统化创新与实践,项目安全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一是事故率大幅下降,2024年实现“零伤亡、零事故”目标;二是隐患整改效率提升,平均整改周期由2天缩短至0.5天;三是员工安全意识增强,违章行为同比下降68%,安全文化深入人心;四是行业标杆效应凸显,成为深圳市环水集团首个安全环保“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并获评“双优工地”、水务局、业主等安全“红榜”等12项荣誉,吸引50余家单位观摩学习。 2024年,项目全体人员将安全生产理念深植于心、外化于行,形成了上下一心、齐抓共管的安全管理格局。未来,项目部将继续秉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不断深化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实施水平,加强安全教育培训,利用智慧化手段赋能安全管理,同时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激发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将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务实的作风,持续推动项目安全管理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打造更多优质工程、树立更高行业标杆而不懈努力。 公清项目龙口阀井矩形竖井施工全景 深圳市公清项目南坑工区三个竖井全景 深圳市公清项目雁田通风排水井百米级竖井施工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