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掘进工程公司粤西预制管片项目经理部秉持“硬质量、高效率”的工作作风,成功实现预制管片产量破万环,刷新区域内预制管片生产的高效纪录,为环北部湾广东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提供“硬核支撑”。这一成绩的取得,不仅是团队在“生产工艺、管理体系、团队协作”的全面突破,更体现了项目部“质效双优”的硬实力。 “工艺+质量”筑牢管片生产可靠根基 管片厂科学划分“钢筋制作、成品生产、成品堆放”三大核心区域,构建起流程清晰、衔接顺畅的标准化生产布局。生产环节严格遵循精细化作业流程:先在钢筋笼专属车间完成加工与转运,随后进入流水线模具浇筑工序(采用“移动料斗转固定料斗”模式精准供应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启用模具振动器确保混凝土密实度,初凝后立即开展蒸汽养护,待强度达到20MPa标准时进行拆模;脱模翻转后的管片,需依次经过7天水养护与7天洒水养护来强化性能,待满足28天龄期要求后,再完成防腐处理与多重检验,全部合格后方可组织发运,形成“从加工到交付”的全流程闭环生产。 质量管控贯穿生产全链条,实现“源头可溯、过程可控、结果可验”。原材料环节,对水泥、骨料、钢筋等关键物料严格执行按标抽检,从源头杜绝质量隐患;生产过程中,对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振捣参数、浇筑作业规范等核心环节实施精准把控,确保每一道工序均符合技术标准;成品检验阶段,重点核查管片外观平整度、“四性”等关键指标,杜绝不合格产品。同时,建立“信息化+纸质化”质量档案与唯一编码追溯体系记录机制,构建全生命周期追溯体系,有效保障管片质量稳定性。 “精细化+信息化”护航管片生产高效履约 项目部以“精细化管控+信息化智能建造”为驱动,保障生产高效履约,构建起智慧工厂核心优势,为管片生产提质增效提供坚实支撑。 聚焦生产痛点与履约需求,项目部加强科学管理。面对管片型号多、工期紧的挑战,通过模块化分工明确责任边界,确保各环节精准落地。建立“全程监控+动态调整”机制,一方面通过科学规划与定期调度来严控生产进度,另一方面强化与施工方、业主的协同沟通,快速响应需求并灵活优化生产计划,保障高峰期管片稳定供应。 依托预制管片智慧工厂系统,项目部围绕生产、物资、设备、安全、质量、人员六大核心维度,构建起从原材料入库到成品交付的全生命周期管控闭环。自钢筋笼加工起便为每个构件、每块管片赋予唯一“数字身份证”,实时归集生产参数、质量检测等关键信息,实现管片质量“有据可依、有源可溯”。同时,创新引入AI安全管理手段,将厂区全域监控接入AI算法,可实时识别安全帽佩戴、反光衣穿戴、人员聚集及烟火隐患等风险,预警信息可通过微信小程序迅速推送至管理人员,以信息化手段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党建+群团”赋能管片生产攻坚突破 项目部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群团为纽带,构建“党建+群团”的攻坚格局,为项目突破瓶颈、高效推进凝聚奋进合力。 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责任区”“党员安全生产示范岗”,以“冲锋在前、敢啃硬骨”的担当,在工艺优化、质量管控、应急处置等关键环节带头破局。同时严守作风建设底线,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持续开展作风建设,践行公司“知道做到”文化,营造风清气正、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以工会、共青团为抓手激活团队活力,组建青年突击队,聚焦技术创新、降本增效等开展QC小组课题研究,鼓励青年员工在降低堆场堆存管片碰损率、降低管片钢模芯棒损坏率等研究中贡献青春智慧。通过“技能比武”“技能培训”等活动提升工人操作熟练度,同时关注员工需求,在高温、台风等特殊时期做好后勤保障,切实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面对管片生产型号繁杂、厂区场地受限、防腐工序复杂、调度协调难度大,以及高温酷暑、台风暴雨等多重挑战,项目部“党建+群团”合力彰显,全员上下紧密协作、同向发力,以“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的攻坚状态助力管片产量破万。 项目部将以此次成果为契机,持续深化工艺创新,强化精细管理,凝聚全员合力,以“更高标准、更优质量、更快效率”为行动准则,铸就更坚实、更可靠的“管片长城”,打造公司预制构件业务亮眼名片。 管片厂航拍图 管片堆场 管片厂数字孪生综合调度系统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