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大家注意啦!焊接过程中要保持适当的倾斜角度,运条速度要均匀,这样才能保证焊缝成型美观、质量过硬……” 循声望去,昆明水工厂焊接车间里,一场关乎技艺传承与技能提升的国产1000MPa高强钢手工电弧焊专项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此次培训巧妙地以“师徒结对传帮带”为载体,搭建知识与经验传递的桥梁,创新构建“理论+实践+检验”全链条培养模式。培训现场焊条火花与党建活力碰撞交织,着力为青年焊工们搭起成长阶梯,为水工厂高质量发展筑牢人才根基。 名师示范传技艺 走进焊接车间,党员技术骨干们正忙碌着。以赵红飞、普磊为代表的“焊接天团”正是这次培训的主角,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充当起了“引路人”。 培训现场,党员技术骨干围绕高强钢焊接特性、工艺参数设定,以及操作手法等关键环节,进行了系统且深入的讲解。他们不仅讲理论,更注重实践操作。为了让青年焊工们更直观地理解,骨干们随即开启现场演示,将电弧焊“起弧——运条——收弧”的标准化流程清晰呈现,让青年焊工们直观感受电弧焊的魅力。 “高强钢焊接,温控是关键,这直接关系到焊缝的内部质量,以及焊缝成型质量控制技巧,关乎焊接成品的外观与实用性。”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毫无保留地分享着自己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青年焊工们全神贯注地观摩,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并不时踊跃提问,现场气氛热烈而活跃。 在手把手悉心指导下,青年焊工们不仅掌握了高强钢焊接的技术要领,更在一次次操作实践中,深刻感悟到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向着传承匠心技艺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实战练兵强本领 理论学习只是第一步,实战练兵才是检验真功夫的试金石。培训现场,焊接试板成为青年焊工的“练兵场”。在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悉心指导下,青年焊工们全身心投入高强度实操训练。 在实操过程中,青年焊工们不断对电流电压、焊条角度、焊接速度等关键参数与操作环节进行精细化调整。为了攻克高强钢焊接的技术难关,他们常常在工位上一待就是许久。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尝试,逐步掌握高强钢焊接的核心技术。 “每日一评”机制为实战练兵增添了动力。每日实操结束后,老师傅们对每一块试板的焊缝成型、是否存在焊接缺陷等进行细致入微的分析点评。针对试板中暴露出的问题,老师傅们不仅点明错误所在,还深入剖析背后的原因,给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方法。青年焊工们则认真聆听、做好笔记,在交流与反思中快速查漏补缺,持续提升焊接技能,向着锻造过硬本领的目标大步迈进。 科学赋能促提升 在焊接车间的一角,一套先进的焊接质量检测体系正在运行。这是培训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运用UT(超声波探伤)、TOFD(衍射时差法探伤)等无损检测手段,对试板焊缝进行全方位、高精度的扫描检测。青年焊工借助这些检测数据,将其与个人操作记录逐一对照分析,快速锁定自身在焊接过程中存在的技术短板。这种将检测数据与实操紧密结合的模式,让青年焊工实现了从以往凭经验判断到如今靠数据驱动的技能提升转型,有效缩短成长周期,打造出一支技术过硬的焊接人才队伍。 “通过数据检测,我发现自己在焊接速度控制上还有提升空间。”一位青年焊工在分析完检测报告后说道。他立即调整操作参数,再次投入实操训练。科技赋能不仅让焊接质量检测更加精准,也为青年焊工的成长提供了有力支持。 党建引领结硕果 本次专项培训,是昆明水工厂“党建+人才培养”品牌建设的成功实践,充分发挥了党组织在人才培育进程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为车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撑,夯实筑牢了人才根基。 为提升培训效果,昆明水工厂党支部组织党员技术骨干精心打造一套科学系统的训练体系,帮助参训员工成功突破高强钢焊接这一技术瓶颈。更为重要的是,当他们投身于国产化高端材料焊接工艺的探索时,每一次技术的突破、每一个难题的攻克,都极大地增强了他们技术攻坚的底气与信心。他们深刻体会到,自身所掌握的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推动行业国产化进程的重要力量。 未来,昆明水工厂将持续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以“付有泰职工创新工作室”为平台,深入挖掘人才培养的新方法、新途径,深化产教融合,打造一支技术精湛、作风过硬的新时代焊工队伍,为水工厂装备制造提供坚实保障,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