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河畔崛起“建筑骨料粮仓”——广东郁南冲旺岭岩矿项目成品料堆场建设纪实

发布日期:2025-07-16 信息来源:轨道工程公司 作者:江鸿鹏 摄影:李靖 字号:[ ]

广东省郁南县桂圩镇冲旺岭矿区建筑用花岗岩、变质砂岩矿项目以其12.57亿吨的总资源储量和5500万吨的年产量,成为目前全国在建项目中储量规模最大的单体矿山。该项目矿石品质优良,采用先进的三段破碎、棒磨制砂、立轴整形等生产工艺,可满足各类工程建设需求。

项目规划建设矿区加工区、廊道输送系统、砂石料精加工区、成品料堆场和专用码头等功能区。其中,郁南项目部负责成品料堆场的施工建设。堆场位于西江河畔,方便成品料依托西江黄金水道,直达粤港澳大湾区核心建设区域。

创新机制破难题 和谐征拆促共赢

开工伊始,建设用地的解决是核心问题。建设用地涉及郁南县建城镇冲口村330亩土地,征地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项目团队与县镇征拆组密切配合,建立了“日汇报、周调度”的工作机制,采取“小步快跑”策略推进征拆工作。针对土地界限不清问题,邀请国土部门专业人员现场勘测;对于鱼塘补偿争议,组织第三方评估机构重新测量;针对村民抢种的黄皮果树赔偿问题,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公示补偿标准等方式,最终达成一致意见。

在完成土地清表工作的同时,项目团队还创新工作方法,联合镇征拆工作组采取“集中安置、统一补偿”的模式,协助完成了100余处山坟迁移工作。通过建立征拆进度红黄绿灯预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按节点推进,比同步进场的砂石料精加工区提前一个月实现动工。此外,砂石运输皮带廊道和西江取水泵房施工需拆除民房4座,拆迁的进展直接关系项目的履约,项目团队成立专项工作组推动房屋拆迁,经过6个月的持续努力,在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顺利完成拆迁补偿谈判、过渡安置和房屋拆除工作,为后续施工扫清了障碍。

科学论证提质效 攻坚克难创纪录

施工前期图纸设计深度不够,项目部遂成立以项目经理牵头的技术团队与设计人员深入研讨,采用“技术可行-施工便利-经济合理”的优化路径,系统解决四大技术难题:一是创新采用“换填+混凝土预制桩”组合工艺处理10余亩鱼塘软基。二是优化取水线路,缩短管线约1.12公里,不但减少了征拆量,也降低了投资。三是通过现场试验将强夯工艺调整为分层碾压加强夯施工,在满足设计地基承载力的要求,同时缩短工期。四是采用临时与永久排水相结合的雨季施工方案,降低雨季的影响。同时,通过邀请专家论证施工方案的可行性,项目团队攻克了45米高差开挖回填、地弄结构断桩率等技术难关。

为保障高效履约,施工进度创下多个纪录。在核心的成品料堆场施工中,团队创新采用“分区作业、阶梯推进”组织方式,划分10个作业区,高峰期投入25台挖掘机、70辆自卸车等设备,创下日填筑8万立方米的施工纪录。主体结构大体积钢筋混凝土施工采用流水化作业,比计划工期提前10天完成。钢结构安装采用“地面拼装、整体吊装”工艺,最大日吊装量达300吨。团队抓住西江低水位窗口期,仅用25天完成取水头部涉水施工。

党建引领聚合力 绿色共建促和谐

项目团队始终践行“建设一方、造福一方”理念,将党建工作深度融入生产实践。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团队积极参与地方抢险救灾工作,面对郁南县建城镇西江附近S294线道路管涌险情,迅速组织力量投入抢险,有效保障了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同时积极响应“美丽乡村”建设号召,与建城镇冲口村村民联合开展“共建生态文明 同筑绿色家园”植树活动,将“绿色施工”理念拓展至社区共建,充分彰显了央企的社会担当。项目党支部还聚焦工程重难点任务,创新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通过“绿泽施工 党辉映翠岭”特色党建品牌,推动党员干部在绿色施工、安全管控、质量提升、成本优化等关键环节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带班值守制度,特别是在夜间施工等关键时段严格把关,确保安全生产万无一失,切实将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项目建设的强大动力。

在施工攻坚期,工程施工不可避免对村民日常生活造成影响,项目团队主动化解。联合镇政府做好工程宣传,优化施工时间减少夜间噪音,采取洒水降尘、绿网覆盖等措施控制扬尘。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黄皮果上市季帮助村民销售超千斤农产品,赢得群众支持。党支部还通过联合植树、慰问困难群众等活动,推动征拆工作。与海事、水务等单位开展党建联谊,加快西江取水工程手续办理,确保春节前取得全部施工许可。

如今,施工建设接近尾声,大干的浪潮即将结束,一座绿色“建筑骨料粮仓”正伫立在西江河畔。建成投产后,它不仅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优质建材,更将成为郁南县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回望建设历程,建设者们用智慧和汗水,在岭南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新时代的基建赞歌。

堆场北区目前形象面貌


主题党日活动


慰问驻地村民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