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不倒”的本色:平常日子这样干

发布日期:2025-11-07 信息来源:市政工程公司 作者:敬南钦 字号:[ ]

建设者的本色,藏在攻坚克难时不服输的韧劲里,显在跨界转型时敢突破的闯劲中,落在扎根一线时守责任的干劲上,更融在修身笃学、齐家互勉的温情底色间。福泉坪上抽蓄项目党支部书记廖凡琳,便以十余载的坚守与践行,把这份本色活成了“廖不倒”的生动注脚——从高速项目到新能源建设的险滩,从书桌前的勤耕苦学到家庭里的互勉相依,他始终以“倒不了”的姿态,扛起工程人的担当,也写透了一名建设者的硬核与温情。

主动求变,破局新生

回首奋斗路,郁郁满芳华。从“十亿方舟”的传统高速项目经营“操盘手”,到绿色新能源建设先行者,再到党建引领生产的“排头兵”,廖凡琳在转型的浪潮里始终勇立潮头。

自参加工作以来,廖凡琳的足迹先后印刻在新疆阿喀高速、贵州凯雷高速、凯里环城高速、云南昭通大永高速等多个“重量级”项目上。他求知若渴,持续深耕,扬帆启航,将经营触手延伸至项目全周期、全范围管理,“大经营、大成本”理念深入骨髓。在他与参建团队的并肩作战下,这些项目不仅实现了高效履约,更收获了亮眼的经济与社会效益,而他也从青涩的参与者,蜕变为能扛重担、善解难题的合格“操盘手”,为后续转型积累了坚实底气。

转战福泉抽蓄项目,廖凡琳以项目经理身份开启新征程,迎面撞上项目“最难啃的骨头”——厂顶洞工点地处清水河格里桥水电站水库右岸底部,周围大雾弥漫,山崖嶙峋,无路可达,工期压力更是如悬顶之剑。他每天6点起床,一头扎进潮湿的工作面,宵衣旰食谋对策,最终敲定“浮船运输”方案:用浮船设备跨越3公里水库河面,将大型机械与施工材料精准运至洞口。方案确定后,他马不停蹄推进航运协调、物资进场等工作,一口气开辟出场内道路大桩号、厂顶洞两个“新战场”,不仅让厂顶洞提前2个月实现“绿色”进洞,减少了对水库保护区植被的破坏,更稳稳抢下雨季来临前的工期“黄金期”。数月攻坚下来,他晒得黝黑、身形削瘦,爽朗笑声里却始终透着不服输的劲儿,“廖不倒”的名号,也在项目上越传越响。

如今,任职党支部书记的廖凡琳,能够以更广阔的视角串联党建与生产,践行初心,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将党建要求精准落地到生产建设的每一个环节;更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为纽带,凝聚团队力量、激发干事热情。“我的党龄很年轻,但是肩上的责任却不能轻。”这句承诺,在福泉项目进场交通洞涌水应急处置现场化作了实打实的行动:他不仅有条不紊做好应急部署与指挥,更连续数天带头搬沙袋、运水泵、接水管、清泥浆等,以“排头兵”的姿态扎在抢险一线。

修身笃学,厚积薄发

江西是物华天宝之地,自古以来人杰地灵、星光熠熠。这位江西老表也时常自勉:虽未沾染上故乡诸多饱学鸿儒的文采风流,却习得了江南士子的勤勉好学之风。因此工作之余,廖凡琳坚持学习不息、笔耕不辍,对各类学习书籍爱不释手,涉猎甚广。“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不仅造就了他清晰明辨的思维,涵养了温润谦恭的性格,更结出了丰硕的考证硕果。工作多年,他先后考取了一建、造价等各类证书,涵盖工程建设、经济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

很多人询问他考证的秘诀,他都会引用同乡大儒欧阳修的名言:“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工学矛盾再突出,只要足够自律,管住自己、挤出时间,就能有进步。廖凡琳更常告诫身边人:“考证是学习的‘果’,不是‘因’,可别舍本逐末,拿到证书就停下学习的脚步”。

以球会友,偕行致远

阳光和煦,清风拂面,在凯环高速项目中秋篮球赛竞技现场,廖凡琳一袭黄衣,动若脱兔,娴熟地运球突进。只见他向左虚晃,又快速拉回,瞬间过掉了对位防守人员,紧接着快速冲至篮下,轻舒猿臂,一个拉杆躲过后卫封盖,稳稳将球送入篮筐,赢得观众一阵喝彩。

夕阳西下,落日熔金,在大永高速项目部活动室内,但闻“噼啪”清脆的乒乓球声不绝于耳,廖凡琳正全神贯注,“搓、拉、扣、旋”,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使出浑身解数与对手打的有来有回,酣畅淋漓。

夜幕低垂,灯火葳蕤,在福泉坪上抽蓄项目所在地,廖凡琳又同当地村民切磋起了台球。在这不大的竞技台上,他进攻犀利,防守稳健,计算精密,最终一杆入袋定音,获得了对手的钦佩和认可。

“不打不相识”,廖凡琳有着出色的运动天赋,秉着“干一方工程,交一方朋友”的诚挚之心,在不同的项目,以球会友,在下班时间里同业主及政府人员、当地村民等打成一片。运动场上,他们脱却了工作樊笼,沉浸在运动带来的愉悦当中,这不仅让他始终保持健康体态,更交到了真心朋友。

齐家互勉,共赴山海

“屋檐虽小,家有亲亲宝。醉里喁音相媚好,青丝时光不老。大女嬉戏屋中,二儿酣睡正浓。最喜小儿亡赖,窗前追逐萤虫。”对廖凡琳来说,这幅新时代夫妻言笑晏晏、儿女承欢膝下的《清平乐》画卷是自己永恒的精神寄托,是消解工程人离愁烦绪、羁鸟池鱼思乡之情的最佳良药。

他常说,自己能心无旁骛干工作,离不开家庭的“托底”:父母理解他的忙碌,妻子默默扛起哺育三个孩子的重任,一家人上慈下孝、琴瑟和谐,成了项目上人人称赞的“和谐家庭”典范。也正是有家庭这个温暖港湾支撑,廖凡琳的人生旅途才会乘风破浪、所向披靡。

廖凡琳的故事,从来不是孤例。他是千千万万奋战在祖国大江南北的建设者缩影:他们在工地上书写担当、在学习中涵养底气、在家庭里守护温暖,用每一份平凡的坚持,汇聚成推动时代向前的磅礴力量。

左边为廖凡琳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