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5月2日,在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现场,在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直径为4996毫米、重量481吨、高度1.27米的首台(1号)机组转子安全、平稳、精准落入指定位置,标志着电站建设在机电安装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更展现了党建、生产、质量等多方面协同推进的强大力量。 党建引领:凝聚力量,攻坚克难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项目自启动以来,始终将党建工作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项目部党支部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作为党支部书记的全国技能大师杨庆文讲到,“党建工作的核心是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在转子吊装这样的关键节点,党员们冲锋在前,带动全体建设人员齐心协力,确保了吊装工作的顺利进行。” 在吊装前的准备工作中,党支部组织专题学习和动员会议,强调安全意识和质量意识,激发全体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党员先锋队在各个关键岗位上冲在一线,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无论是技术保障、安全监护,还是现场指挥,都能看到党员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深刻内涵。 生产协同:高效组织,无缝衔接 项目部严格按照施工进度计划推进。自2024年9月29日首台机组完成混凝土封顶、首台定子正式开始组装,到2025年3月12日1号机组发电电动机定子耐压试验一次性安全顺利通过,再到此次转子吊装,每一个环节都紧密相扣,稳步推进。 在这次吊装的准备工作中,项目部成立了机械操作组、起重操作组、技术保障组、质量保障组、电气保障组、应急保障组、安全监护组等多个专业小组,明确了各小组的职责和任务。同时,在吊装前联合检查中,各小组对转子组装工序、耐压试验、清扫工作、起吊构件尺寸重量、定子和下机架清扫、中心高程返点、吊装工具、制动器安装等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检查,以确保各项指标均满足吊装条件。吊装过程中,各小组各司其职、密切配合,严格按照吊装方案和操作规程进行作业,确保了吊装工作的安全、顺利进行。 质量保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质量是工程建设的生命线。在转子吊装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将质量放在首位,成立了专门的质量保障组,对转子吊装工作的每一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质量人员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转子吊装的每一个步骤进行质量检测和验收。从转子的组装、清扫,到吊装过程中的平衡、定位,再到最终的就位,每一个环节都经过多次检测,确保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在吊装前,质量保障组对转子的组装质量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转子的各项指标均在设计范围内。 吊装过程中,技术人员对转子的起升高度、中心位置、制动器间隙等进行了多次测量和调整,确保转子平稳、准确地吊装到位。吊装完成后,质量保障组再次对转子的安装质量进行了全面验收,确保转子安装的精度和稳定性。 安全守护:筑牢防线,确保万无一失 安全是工程建设的底线。在转子吊装过程中,项目部始终将安全放在首位,成立了专门的安全监护组,对吊装现场进行全面的安全监护。 “安全工作贯穿于吊装工作的全过程。从吊装前的安全技术交底,到吊装过程中的实时监控,再到吊装后的安全检查,我们一刻也不敢松懈。”在吊装前,安全组对吊装区域进行了布置,设置了警示带,安排了专人值守,确保吊装区域内无施工作业,且无人员逗留。吊装过程中,安全监护人员对桥机运行、吊具状态、人员操作等进行了全程监控,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吊装完成后,安全组再次对吊装现场进行了全面检查,确保现场安全无事故。 技术支撑:创新驱动,攻克难题 转子吊装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强大的技术支撑。项目部成立了技术保障组,负责吊装过程中的技术支持和技术创新。 在吊装前,技术保障组对吊装方案进行了多次优化,对桥机的性能进行了全面检测和调试。在吊装过程中采用了多项新技术和新工艺,确保了吊装工作的安全和高效。例如,采用了先进的桥机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桥机的运行状态,确保桥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对桥机的主梁挠度、制动器间隙、转子中心位置等进行了实时监测和调整,确保吊装过程的精确控制。通过技术创新和优化,项目部成功攻克了多项技术难题,为转子吊装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是我国“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之一,也是浙江省“十四五”期间的重大建设项目。电站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单机容量达425兆瓦,是国内单机容量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7亿千瓦时,可节约燃煤约52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4万吨,对于优化浙江电网电源结构、提高电网安全稳定运行能力、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首台机组转子吊装的成功,为电站2025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奠定了坚实基础。项目部将继续发扬“团结协作、攻坚克难”的精神,确保后续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项目经理张自敏表示:“我们将继续加强党建工作,提升生产管理水平,严守质量关,筑牢安全防线,确保电站如期建成投产,为浙江乃至全国的绿色能源发展贡献力量。”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