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天水,这座陇上江南的历史名城,因羲皇故里而厚重,因渭水长流而灵动。如今,在这片山水交融的土地上,一座装机容量210万千瓦,总投资130亿元的黄龙抽水蓄能电站正拔节生长,落成之日,必将成为国家能源结构转型的又一颗"绿色心脏"。天水已然蓄势待发,黄龙必将腾空万里! 抽蓄王牌使命 作为中国电建旗下的抽蓄王牌军,水电十四局承担了输水发电系统土建、机电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工程标段施工任务,面对如此重任,新组建的水电十四局黄龙抽蓄项目团队深知,这不仅仅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更是一场关乎“双碳”战略落地的硬仗,使命是光荣的,责任更是重大的。 自3月25日入驻施工现场以来,项目团队牢固树立“开局即决战”的信念,坚持将“高标准、严要求、创精品”作为团队工作理念,并着力将打造国家优质工程的目标刻入团队基因。 项目常务副经理赵泽通在职工大会上掷地有声:“黄龙项目是公司‘抽蓄王牌’品牌的重要落子,我们要坚定扛起‘抽蓄王牌’大旗,以‘国之大者’的担当,为西北地区新能源消纳开辟新通道,助力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实现‘双碳’目标,为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开辟前进坦途 万事开头难,项目前期筹备工作更是如此,一切都是从无到有。 进场之初,摆在团队面前的有三重挑战:一是要快速捋顺周边关系。为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项目部采取“各司其职、分头并进、高效联动”的方式,有序地对接业主、监理、地方各级政府等单位,迅速地捋顺了周边关系,并以此为突破口,不断地获取有关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征地协调、民俗风情等信息,与此同时,注意加强内部沟通交流,及时分享交流获取的信息,并进行分析交流,极大地增强了沟通效率,也为后续工作的正常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是陌生环境中的人员进驻安排问题。为能快速找到理想的临时办公、生活场所,前期人员综合考虑办公、生活以及成本等因素,仅用3天时间便确定了临时营地,并在“满足当下,兼顾将来”的工作要求下,迅速采购了员工办公、生活等必备物资,从3月25日前期人员入驻,到4月1日,项目部已基本完成了可保障约30人入驻办公、生活的临时营地筹备工作; 三是团队建设的问题。团队建设攸关职工工作生活,以及工作成效,要让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员快速凝聚起来,并形成战斗力,始终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问题,在不断地实践中,项目部形成了“强化沟通、以身作则、及时疏导”的工作思路,保证了员工之间的包容度。在当前阶段,项目部虽然尽力去满足职工的生活需求,但受限于条件,确实存在考虑不到,或者暂时无法满足的地方,但通过坦诚地与大家进行沟通,指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或者潜在的问题,并争取大家的谅解,强调全体人员要一视同仁。通过这种坦诚沟通、及时疏导,有力地确保了新组建团队氛围好、凝聚力强。 谋定后动的战斗者 “总进度计划、年进度计划要尽快确定,所有管理人员要对总工期和年度生产任务有个基本的认识”“要尽快明确能够移交的工作面,并以此为工作重心,做好征地、队伍、物资设备、方案……的准备工作,确保工作面一旦移交,就能立刻进行施工”。进驻之初,大家统一思想,迅速进入战斗状态,各个岗位要协同配合,定向突破,确保工作卓有成效。 项目部快速锁定了临时营地、自流排水洞、主副厂房排风排烟洞等作业内容,相关板块负责人密切配合,快速围绕相关作业内容进行讨论交流,商讨征地、技术方案、设备物资等事项,并明确节点要求,分头攻关,推动问题及时解决。 项目团队始终相信,要想做好一件事必然是厚积薄发的结果,管理工作尤其如此。为了确保项目管理人员能够管好项目,项目部还专门制定了学习计划,组织管理人员每天学习半个小时,学习内容涵盖了业主单位规章制度、工作规范、招投标文件、技术方案等,确保大家尽快熟悉掌握施工内容、适应业主管理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坚持不放过任何一个知识点,如在学到业主安全生产规范要求时,领学人员广泛征引公司、行业要求,并通过反复比较、深入讨论,确保每一名管理人员都能够学深悟透,避免出现管理问题。通过这种深入细致的交流学习,为后续工程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站在项目临时营地极目远眺,渭河如练,青山如黛。刚中标的喜悦之情已逐渐消散,与日俱增的便是对工程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目前,项目营地场平工程在紧张有序推进之中,黄龙抽蓄项目团队正在用智慧与汗水诠释新时代建设者的担当。我们坚信,只要心中有梦,又能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够在这山水之间书写出一段属于我们的传奇故事,不久的将来,一个国家优质工程必将会跃然屹立,成为跃动着生命力的能源新极,而公司抽水蓄能电站建设也必将会新添一道亮丽的业绩。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