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3月25日17时15分,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内,当最后一颗定子基础螺栓精准落位,国内首台425兆瓦机组核心部件吊装成功。欢呼声中,双眼布满血丝的董博终于露出笑容。这位水电十四局天台抽蓄机电安装项目部常务副经理,再次用行动诠释了“安装尖锋”的非凡实力。 董博,关中汉子,兼具豪迈与细腻匠人的严谨,自参加工作,他便投身抽蓄电站项目建设,十五年间,在福建永泰抽蓄等六个国内外电站积累了扎实专业知识与丰富实践经验。 浙江天台抽水蓄能电站,水头最高、单机容量最大、埋深最深、轴系最长,是新的挑战。从筹备起,董博就全身心投入,深入研究图纸和技术资料,施工中坚守一线,严控关键工序质量。 水电十四局机电安装调试团队承建的抽蓄机组占全国投产抽蓄机组台数的26%,机组容量占比31%,素有“安装尖锋”之称。在天台抽蓄项目,业主致力于打造精品机组、美丽机电的愿景与团队追求高度契合。 实现从卓越到完美的跨越,董博是这场战役的关键担膺者。 首战必胜,开工即优 2024年10月16日起,开始首台机定子组圆焊接,董博带领团队在地下厂房安装间开启了攻坚战。 定子组圆焊接、组装、叠片、线棒下线、耐压试验等数十道工序复杂精细,董博亲自把关,严格要求团队。 “定子铁芯叠装精度要求是0.01毫米级,我们必须用显微镜思维对待每个环节。”在15.2万张0.5毫米硅钢片叠装现场,董博反复叮嘱。正是这种近乎苛刻的精细化管理,使得定子圆柱度偏差控制在0.4毫米以内,远超行业标准。 最终所有装配检测和试验验证数据优异,一次性通过检测,得到了业主的认可和赞扬。 定子是机组进行机械能与电能转换的核心部件。其吊装是抽蓄机组安装的关键工序,精度高、难度大。 定子连吊具的整体起吊重量为465.5吨,方案是用厂房内2台300吨桥机进行拼车吊装。董博强调,“不打无准备的仗,出手即要胜,务必要安全、精准吊装到位。” 3月24日20时59分,八爪形定子吊具安装完成,各项检查和准备工作有条不紊,参与吊装的职工士气非常高昂。”董博为团队骄傲,也深感责任重大。 次日15时30分,按照原定计划开始1号机组定子吊装。 吊装前,董博带领团队按方案进行了细致交底和部署、试吊工作完成后,历时105分钟,1号机组定子安全顺利地精准到达1号机坑。 管理创新的践行者 “我们是公司内部项目上第一个实行全员契约化考核的项目部”,董博自豪地介绍道。 董博是一个爱琢磨事的人,他与项目班子一道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模式。为最大程度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他们大胆实施全员自愿风险抵押考核机制,得到了全体员工的积极响应,凝聚起了最大合力。 这种“千斤重担众人挑”的管理模式,催生出惊人的团队效能。 “现在我们的干部员工都在积极出谋划策,想着如何提质增效”,一说起这些好点子来,董博兴致勃勃,“有的员工提出每天固定时间去业主营地办事,减少出车次数,这样也能节省一部分管理费用。” 时下,公司上下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党建引领平均每个项目节约100万”主题活动,在天台抽蓄,董博带领团队已经在深入践行。 在成本管控方面,董博团队展现出精准的洞察力,将地下厂房及开关站、消火栓、给水系统、消防系统、检测试验配合等由分包转自营,有效地压降了分包成本。 在生活营地建设中,项目部创新采用光伏微电网系统,通过光伏面板发电,每日发电量可达数十千瓦,在减少电费支出的同时为项目部打造绿色施工做了示范样板,实现节能创效。 2024年3月1日,董博作为8人筹备小组之一奔赴天台建设营地,2个月打造出标准化营地,进点4个月开始机电安装及厂房装修工程主体施工,全力投入项目履约,他们在诚信履约的同时正刷新同类工程纪录。 技术是我们的看家本领 “在科技创新方面,项目部充分利用‘张自敏职工创新工作室’和‘杨庆文技能大师工作室’,积极促进技能传承与创新,提升团队整体技术水平”,董博动情的讲到,成立的创新工作室在技能传承与创新、技术培训等方面成效显著。 技术创新上,项目部采用激光跟踪测量系统、先进加工车床、BIM 技术等,配备了智能配电箱、视频监控系统,创新了砂浆制作方式。 机组安装过程中焊接质量非常重要。“为了确保质量,每道焊缝都写有焊工的名字”,董博指着旁边漂亮的鱼鳞焊缝。焊缝旁用马克笔清晰地写着焊工的名字。 “425兆瓦不是终点,我们要为更高兆瓦机组储备技术。”站在世界最高水头机组前,董博目光灼灼。这支平均年龄32岁的团队,正用青春浇筑中国抽蓄的新高度。 当夜幕降临,天台山脉的星空与地下厂房的焊花交相辉映。董博和同事们又开始筹备转子吊装的准备工作——又一个行业纪录正在孕育。 从云岭大地到东海之滨,这群机电安装的“大国工匠”,正在巍巍青山间书写着新的传奇。 董博在进行球阀密封槽测量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