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筑梦:实干担当的工程人王建平

发布日期:2025-07-08 信息来源:建筑工程公司 作者:黄春雪 摄影:黄春雪 字号:[ ]

有这样一位工程人,从业十八年来,他带领团队转南战北、征战海内外,用智慧和汗水筑就一座座精品工程;他临危受命,屡次在急难险重任务中创造奇迹,他就是水电十四局建筑工程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平,一位用实际行动诠释实干担当的工程人。

精细管理创效益

自2007年参加工作以来,他始终保持“图纸了然于胸,工艺苛求至微,精细管理增效”的工作作风,夯实基本功的同时积累了丰富施工管理经验。

2012年,在竣工结算关键期,为打赢“清算攻坚战”,他调任经营合同部,通过三维建模及公式集成化电子表格高效复核工程量,逐笔溯源开工以来施工日志,最终清理出被遗漏的52项隐蔽工程量,为项目增收800余万元

从现场施工管理到质量管理再到经营管理,多岗位磨炼培养了他集知识学习运用、问题解决思路、团队沟通协作等多维度能力于一体的综合素养,构建了“技术+管理”的复合能力。

创新管理带团队

2014年初,王建平跨越18000公里的浩瀚征程,毅然奔赴南美洲的厄瓜多尔,投身德尔西水电站建设。

首次出国施工,面对欧美标准规范的差异碰撞、热带雨林气候的环境适应、语言文化的交流冲突,王建平深知唯有保持定力、用心研究、积极沟通、实干担当,才能破局。

他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标准差异的研究中,逐条比对欧美标准与中国标准的异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寻找“求同存异”的平衡点。他时常穿梭于泥泞的施工现场,指导团队优化施工方案和协调施工资源。

在主体工程施工阶段,他将管理重心转向系统性优化,首创“时空一体化施工管理法”,隧洞施工综合效率较同类工程提高28%,通过精准资源调配,减少周转材料损耗15%。从大坝围堰填筑到项目完工交付,业主、咨询从质疑到认可再到信任,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中国工程师的坚韧和智慧。

铁肩担重任 匠心铸精品

2022年,公司中标实施重庆科学会堂PPP项目,面对重重困境,王建平再次扛起建设大旗。

重庆的夏日,40℃的高温蒸腾着滚烫的空气。“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进度必须每日保证!”这掷地有声的号角点燃了团队斗志。

工期紧张、疫情封控、设计滞后、物资短缺……

挑战如一个个拦路虎横亘在前。王建平以“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为标尺,锚定“巴渝杯”“鲁班奖”目标,带领团队科学统筹、深化设计、调配资源、昼夜鏖战,誓要将规划蓝图变成现实,他常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咬紧牙关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创造了惊人的“重庆科学会堂速度”:

提前20天完成108万立方米土石方工程;  

仅用45天完成桩基础施工;  

126天实现地下室封顶;  

提前30天完成土建混凝土结构;  

提前4天实现主体钢结构封顶……  

2023年,项目进入攻坚阶段。王建平以技术创新为引擎,带领团队应用建筑业10项新技术,自主研发17项国家专利,形成工法16项、QC成果16项;搭建物联网物资系统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创新智能降尘、绿色装配式技术,突破大跨度桁架钢结构施工难题。团队斩获36项荣誉,成为行业标杆。

2024年是科学会堂项目建设决胜之年,面对“9·30”工程重大节点目标,王建平推行“办公室前置”模式,践行“三个第一”准则:第一时间掌握动态、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扎根一线硬核攻坚。他胸中那团燃烧着的“不负骄阳!不负业主!不负公司!”的烈火,感染着建设团队的每一位成员。

最终,团队扛住了国内领先西南首创的三层72米大跨度、280吨单榀钢桁架吊装带来的巨大施工困难和安全风险,稳控数百台大型设备、千人同场交叉作业施工的大场面。

最终,团队以“零事故”提前180天完成项目验收,实现主体竣工、试运营、正式启用的“三级跳”。

如今,这座矗立在西部重庆科学城的地标,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象征,更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引擎。

临危勇担当 高原践初心

在纳古项目抢抓首投发电目标,工期紧张亟须支援破局攻坚的关键时刻。王建平主动请缨,火速带领队伍奔赴前线。他抵达后,迅速完成角色转换,深入施工现场,迅速掌握了项目的整体情况。

面对紧张的工期、艰巨的任务和高海拔带来的不适,他没有退缩,毅然接过重任,勇挑大梁。运用多年积累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梳理解决存在的问题,组织攻克难关抢进度。王建平的无私奉献和拼搏担当,如同一座精神灯塔,照亮了整个团队前行的道路。

赤诚传星火 凝魂铸铁军

王建平不仅是技术钻研的标兵,更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园丁;他不仅在“建项目”,更在“建人”。

他通过生产例会、现场授课等方式传授管理经验,强调“顶层设计与底层逻辑”,引导团队“做正确的事,把事情做正确”。

精心策划“传承红岩精神,深化党纪学习教育”“劳动竞技,助力未来”等系列主题活动,以“讲成长・谈蜕变321分享会”激发团队智慧碰撞。

他既是思想领航者,又是管理引路人,将理想信念与专业要求深植员工心间。

从技术员到项目经理,从基层骨干到公司管理者,变的是岗位,始终不变的是“用心做好每一件事”的初心和“实干担当”的本色。从国内项目到海外工程,变的是环境,不变的是“使命必达”的铁军作风;他始终践行着建一项工程、树一座丰碑的初心。如今,他正带领团队勇毅前行、向海图强,以拼搏实干继续谱写新时代建设者的精彩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