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深处铸精品 匠心智造树标杆 ——陕西佛坪抽蓄电站厂房顶拱开挖工程引领水电建设新高度

发布日期:2025-05-20 信息来源:西北工程公司 作者:程露露 摄影:李强 程露露 字号:[ ]

在秦岭腹地的层峦叠嶂中,一项融合尖端技术与工匠精神的水电工程正书写着厂房顶拱新篇章。近日,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厂房下游墙厂右0+000~厂右0+030段顶拱开挖工程圆满收官,以“半孔率98%”“平均超挖仅7cm”“孔痕一钎到底”的卓越品质,打造了抽蓄行业地下厂房开挖的行业标杆。不仅以近乎“零缺陷”的施工质量赢得相关单位盛赞,更通过一场高质量的样板观摩活动,为水电工程建设树立了新的质量标杆。

攻坚复杂地质  技术创新破解施工难题

主副厂房Ⅰ层开挖段位于华力西期斜长片麻岩地层,岩体以Ⅱ类围岩为主,局部夹杂Ⅲ类围岩。面对岩性复杂、节理发育的地质条件,项目团队创新采用“三维激光扫描+地质建模”技术,施工前精准预判岩体结构,动态优化钻孔参数。通过建立地质三维模型,将每个爆破孔的钻孔角度、深度与岩层走向智能匹配,成功将周边孔间距误差从规范允许的5cm压缩至2cm,外斜率严格控制在3cm/m以内。

为解决传统钻爆法中孔位偏移的行业难题,团队采用“导向杆平行定位”工艺——在基准孔插入短钢管作为参照,确保相邻钻杆与导向杆始终保持平行。这一举措使孔位偏差均值降至0.5cm,相邻两茬炮台阶外斜值仅7cm,较设计标准提升30%。

周边孔采用φ32药卷竹片间隔装药工艺,通过精确控制分段药卷药量,单孔药量锁定在0.45kg,平均线装药密度0.129kg/m。这种“手术刀式”装药模式,使爆破振动速度降至0.8cm/s,实现了“爆破如绣花”的精细作业。

全流程闭环管理  毫米级精度锻造品质

项目构建“内部自检+动态调整”双循环管理体系:内部实施“三检三测”(钻孔前初检、装药前复检、爆破前终检),并通过“一炮一总结、一炮一调整”。所有周边孔通过全站仪放样,每台气腿式凿岩机通过两名钻工配合开孔,所有周边孔均通过短钻杆开孔等有效措施,精准控制钻孔角度偏差,实现“一钎到底”的精准施工。

测量团队连续奋战,完成上万组测量数据精准施放。技术员江意的施工日志记录着这样的细节:“第32循环中,岩面倾斜导致开孔偏移1.5cm,立即启用短钎开孔矫正工艺,最终孔位误差仅0.2cm。”

“微扰动”爆破技术将地表植被完好率保持在100%,地下水质监测数据持续优于Ⅱ类标准。洞内配备了智能光感LED照明系统,该系统能根据施工进度智能调节亮度,实现能耗较传统灯具降低60%的显著效果。

行业标杆效应  技术标准再升级

2025年5月13日,项目组织业主、设计、监理中心等单位进行了样板工程观摩交流活动,现场观摩30米顶拱开挖展示段,光滑如镜的岩面上,98%的半孔率形成整齐的“年轮”图案,7cm平均超挖值受到了外部单位的一致好评。

在这项标杆工程背后,是一支平均年龄31岁的青年突击队。测量队长潘义民率队在洞内精准作业,利用全站仪确保毫米级放线精度;质检员薛旭博则连续30天坚守岗位,共发现并整改了37项质量隐患。他们的故事,诠释了新时代建设者“择一事终一生”的工匠精神。

根据《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十四五”重点实施项目——陕西佛坪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400MW,设计年平均发电量为28.14亿千瓦时,年抽水用电量为37.52亿千瓦时。电站建成后,每年可替代标煤66万吨,减排二氧化碳172万吨。当清洁电力从这里输向电网,人们不会忘记,在秦岭的岩层深处,水电建设者用智慧与汗水,铸就了这座闪耀创新光芒的地下丰碑。

从毫米级钻孔的精细作业到精准爆破的技术突破,从数字孪生的智能应用到生态共赢的绿色发展,佛坪抽蓄电站顶拱开挖工程充分展示了公司“地下铁军”“抽蓄王牌”实力。这项成就不仅为后续厂房开挖树立了样板,更以技术创新与管理突破,推动抽蓄行业向“零缺陷”时代迈进。在这片承载绿色能源梦想的土地上,建设者们正以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续写着大国工程的辉煌篇章。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