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恰似人间飞罗带,群岫盛来碧玉光”,幽幽清谷迤逦,一汪绿水荡漾,两岸群峰叠翠,葱郁梯田如织,这里便是福泉市道坪镇谷汪深村,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卷里,正悄然镶嵌起一颗绿色新能源明珠——福泉坪上抽水蓄能电站。 八月暑气熏蒸,电站前期标段建设如火如荼。厂顶洞及进场交通洞作为项目施工建设的重中之重,洞口位于清水河格里桥水电站水库右岸底部,其中厂顶洞长567米,进场交通洞长1430米,在进洞200米处分叉,厂顶洞终点下沉至洞口以下64米,进场交通洞终点下沉至洞口以下81米,大部分洞室高程低于清水河水库水位和地下水位。 洞口蛰伏在峡谷深处通往地下的狭坡地带上,周围是峭壁陡坡,猿猱不度、人迹罕至。洞身穿越软岩段、裂隙密集带、岩溶发育段,部分段落溶岩在上游库岸出露,存在沿隐伏岩溶管道、溶蚀破碎带、构造破碎带涌水的可能性极大,围岩条件差,塌方、涌水突泥风险极高。8月2日,在地质超前预报提前探明的情况下,进场交通洞发生涌水灾情,峰值涌水量达到了每小时1万立方米,8天时间累计涌水超过了20万立方米。 厂顶洞及进场交通洞的建设,是一场硬仗,这是每一位建设者的共识。建设过程中,建设者们凭借着坚韧不拔、果敢坚毅的斗志,实现了施工组织的高效有序和应急处置的科学迅速,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地下铁军”的英雄本色。 不讲“李” “只要用心,有什么做不好?”在厂顶洞建设现场,面对围岩开挖难题,项目经理李仲康洪亮的声音在洞内不断回响。他身形挺拔,眼中虽有连日熬夜的疲惫,目光却依旧锐利坚定。 干活要有“匪气”,这是李仲康多年工作的心得。作为西北人,他觉得做事若没点这股劲儿,就像“吃面不吃蒜”,总缺了灵魂。也因此,他被同事戏称为“不讲李”。但“不讲李”的“匪气”,绝非蛮横无理、胡乱行事,而是一种主动出击、不等不靠的担当:不惧挑战、不提条件、不困于成规。熟悉他的人,都对他那股仿佛泄闸洪流般的充沛精力印象深刻。在厂顶洞施工与涌水抢险的最前线,他连续多夜驻守现场,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如定海神针般,稳住了军心,更稳住了全局。 在拌合站建设现场,料仓高程迟迟降不下去,有人提议修建一个小斜坡来供机械上料。“不讲李”直摇头:“有了斜坡,机械每次上料都轰一脚油门,几年时间得浪费多少油?”他虽绰号“不讲李”,但对各项成本实际上是观察入微、精细管控。 “廖”不倒 “绿水悠悠天杳杳,船浪声中昏又晓”,这是项目前期利用浮船昼夜不停开辟工作面的情形。几个月前,这里时常大雾弥漫、山崖嶙峋,没有任何道路可抵达厂顶洞工点位置,大型设备根本无法进入,工期的巨大压力让厂顶洞施工成为本项目最难啃的骨头。 “不能等!”廖凡琳一头扎进潮湿的工作面,,戴月披星,反复进行现场踏勘调研,最终确定了用浮船设备跨越3公里水库河面将大型机械、施工材料运至洞口位置的思路,随后又马不停蹄投入到航运协调、物资进场等工作中,最终一口气开辟出场内道路大桩号、厂顶洞两个“新战场”,让厂顶洞提前2个月实现进洞,稳稳抢下了雨季来临前的工期“黄金期”。几个月的高强度工作,廖凡琳脸庞被晒得黝黑,身材更加瘦削,但是每天依旧乐呵呵的,成为了大家口中的“廖不倒”。 “我的党龄很年轻,但是肩上的责任却不能轻”,作为党支部书记,在做好进场交通洞涌水应急部署指挥工作的同时,“廖不倒”连续数天带头搬沙袋、运水泵、接水管、清泥浆,始终冲锋在前,感染和带动了现场抢险人员,最终大家同心协力渡过了难关。 实干“姜” “唯有扎根一线,才能摸清行业的脉搏”,在项目副经理姜富源看来,比理论更珍贵的永远是实打实的实践。作为“扑下身子当施工队长”典型代表,在分管工作中,他从来不是简单地布置任务,而是积极参与具体工作中去。正是这种“直接上手、带头做实”的作风,在项目部树立了严谨细致的实干标杆,极大地提升了团队的执行力和凝聚力。 在厂顶洞涌水抢险现场,他彻夜值守、靠前指挥,排查涌水风险、跟进补水情况、调度现场资源,始终与抢险队伍奋战在一线——抬管拉线、铲泥清淤,以严谨务实的行动牢牢守住了安全防线。 项目生产例会上,他说:“咱们干工程,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股‘拧成绳’的劲,要有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觉悟,顶得住压力、经得起拆台、放得下面子、提得起精神。” “任”我行 坪上抽蓄项目工程管理部的任高平,是个身材健硕、皮肤黝黑的四川小伙,性格如其籍贯般火辣,绰号“任我行”。 “今日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来到坪上项目至今,任高平将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他时常在晚上往返于工程部营地和最远的厂顶洞工点,巡查施工情况。群里的消息无论多晚,他总能及时回复;遇到任何紧急情况,他总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并作出汇报。 “虽然我是预备党员,但工作没有预备期,抢险没有预备期。”在进场交通洞涌水应急处置一线,他带头跳入冰冷的积水,抽水清淤,浑身泥污,脸上已分不清是汗水还是积水。搬运水管时,因用力过大导致手臂习惯性脱臼,但他硬是一声未吭,在外出医院复位后第一时间又投入到涌水抢险处置工作中。 螺丝“薛” 在进场交通洞涌水处置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抢险中,队伍电工薛红升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在泥泞的现场剥线、拧螺栓、组装配电柜、接长电缆……过程中,掌心反复拧螺栓磨得发红,他却顾不上擦一把汗——抢通照明,保障安全;安装泵缆与支架,确保排水持续,每一项工作都迫在眉睫。 抽水作业启动后,他片刻不敢松懈,每隔几分钟就蹚水查看水泵淹没情况,生怕水位过低导致水泵干烧;水位降一点,就及时挪动水泵位置,确保抽水效率;等所有水泵安装到位,又主动扛起监督运行的责任,围着设备来回巡查,记录每台水泵的运行参数,连细微的异响都不放过。 在涌水后36小时内,薛红升协助安装潜水泵6台、电缆1000余米、电线700余米、配电柜11个,除短暂歇息外基本没合过眼。他的眼睛布满血丝,衣服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却始终像一颗“螺丝钉”牢牢钉在岗位上。 “叫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他们是整个建设团队敢打硬仗、敢于拼搏精神的生动缩影。在这样一群人的努力下,项目取得一系列重大进展:厂顶洞提前2个月进洞、场内道路提前4天贯通、涌水应急处置圆满结束、厂顶洞开挖突破100米、进场交通洞累计进尺超过300米…… 心有猛虎,志若磐石,坪上抽蓄建设团队将继续锚定建设目标,以猛虎般的闯劲开拓进取,以磐石般的定力坚守初心,继续谱写绿色能源工程建设新的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