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骨担当铸丰碑
——写在孙再来荣获甘孜州第七届“劳动模范”称号之际

发布日期:2025-09-29 信息来源:土木工程公司 作者:明洁 摄影:王强 字号:[ ]

大渡河畔,荒凉峡谷间,硬梁包水电站的建设者们用汗水浇灌出一条约9454米的“地下长龙”,而带领他们穿越艰难险阻的水电十四局硬梁包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孙再来,光荣获评甘孜州第七届“劳动模范”称号。

两千多个日夜的奋战,当硬梁包水电站2025年全容量投产发电时,孙再来站在轰鸣的机组旁,黝黑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这位带领团队在“地质博物馆”上建起国优工程的带头人,因其卓越贡献荣获了甘孜藏族自治州“劳动模范”称号。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2000年前,《诗经》记载了玉石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时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用“切、磋、琢、磨”四个字来描绘加工玉器的细致过程。今天获得“劳动模范”称号的背后,是孙再来对工作的热爱和追求进步的精神。17年来,孙再来立足岗位、紧贴实际、挖掘潜能,既解决了工作中遇到的难题,又提升了综合能力。

水稻灌浆、玉米成熟。依托硬梁包水电站项目,通过专业技术人才集中优势力量为电站建设攻坚克难,助力硬梁包水电站施工建设高质量、高效率完成,并总结形成系统性理论成果,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支撑,同时解决硬梁包水电站建设过程中受长大隧道蚀变岩等不良地质条件影响,易出现溜渣、塌方和软岩变形等地质灾害的工程施工技术难题,更好地服务于硬梁包水电站施工建设。

“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刻,我们也从未放弃。当我们终于看到隧洞贯通的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了。”孙再来在劳模表彰会上这样说道。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孙再来带领项目团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集中开展重点难点科研攻关,将众人之智变成科技成果。硬梁包项目部在科研创新方面成绩斐然。高岭土化蚀变岩上层开挖支护工法、水平旋喷工艺、针梁底拱滑模台车工艺、先边顶拱混凝土工法、栈桥底拱滑模工法等丰硕的成果,已成为硬梁包水电站项目部科研、创新攻关的重要里程碑。

在硬梁包水电站建设期间,作为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项目经理,孙再来主动带领团队成员以项目建设问题为导向,一种大断面圆形隧洞底拱混凝土衬砌针梁滑模台车”“一种大断面高岭土化蚀变岩隧洞加强支护结构”“一种快速测量隧洞探孔渗水压力及流量的装置”“一种隧洞特大断面衬砌施工缝模板”“一种自行走的仰拱滑模栈桥”“一种场内道路高强度减速带”“一种圆形隧洞钢筋存放平台车”等解决了现场施工技术瓶颈问题。

“提高引水隧洞顶拱120°范围内系统锚杆一次验收合格率”“降低2#引水隧洞上半洞湿喷混凝土损耗率”“提高钢筋连接一次验收合格率”“提高钢筋焊接一次验收合格率”“研制底拱栈桥式滑模台车”等多项QC课题获行业、省部级奖,为项目品质履约提供坚实保障。

他也从不吝于将经验分享给年轻人,在工作例会上、在现场讲评时,始终耐心倾听、手把手带教。对他来说,项目建设不是“冷冰冰”的数字,而是团队协作、执行力和责任心的综合体现。

行于绳墨,明若秋阳

作为项目部的负责人,孙再来始终坚持“公开、公平、透明”三原则。他常说:“规矩立住了,腰杆才能挺得直。”

在他的推动下,项目部生产经营管理逐步迈向制度化、规范化、数字化。他牵头完善了生产、经营、技术、质量、安全、物资、测量等关键部门的流程体系,推动项目建设全周期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工作都合规、高效、可追溯。无论是技术方案的编制,还是合同变更索赔的报送,他都坚持按制度办事、按规矩操作,用制度管人、用数据说话,让“阳光管理”在每一个细节中落地生根。

对“来哥”的信任,是沉淀出来的担当。面对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和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孙再来始终选择站在前线。他说:“别人叫我‘来哥’,那是一份信任;我守住岗位,是一种责任。”

未来,他将一如既往地守好项目一线建设这条战线,用行动书写担当,用坚守诠释初心。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