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时光荏苒,2024届新员工入职已满365天。在水电十四局三江调水项目部的这一年里,他们在岗位上摸爬滚打,在挑战中破茧成蝶,完成了从职场“萌新”到业务骨干的蜕变,用汗水与智慧书写着属于电建人的职场篇章。回望这段成长历程,既是个人的奋力奔跑,更是集体的温暖同行。 初入职场:在探索中扎根 初入项目时,新员工们面对陌生的工作环境、专业的业务流程,也曾有过迷茫,也面临着“本领恐慌”。“第一次独立对接施工现场的队伍时,紧张得手心冒汗。”一工区的任鑫宇回忆道。但公司早已为他们搭建好成长的阶梯——系统化的入职培训涵盖企业文化、业务知识、技能实操等模块,让他们快速熟悉业务框架,“师带徒”活动让经验丰富的老员工手把手传授技巧,定期的新员工座谈会则成为解决困惑的“充电站”。 综合管理部的符小会记得:“部门日常工作比较琐碎,一开始让我焦头烂额,频频出现工作失误,给同事无形之中增加的工作量,让我愧疚不已。”第一次做工资表时,正逢上月调整保险,有些表格公式没有校对正确,导致保险出现错误,是部门前辈的一句“别急,我们一起看看”,主动帮她梳理逻辑,一遍遍查找错误并纠正。“那种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的感觉,让我很快安下心来。”正是这份包容与支持,让新员工们在试错中积累经验,逐渐褪去青涩,在岗位上稳稳扎根。 攻坚时刻:在挑战中破局 随着对工作的熟悉,新员工们逐渐从“跟跑者”转变为“扛旗人”,在重要工作中挑起担子,在一次次实战中练就扎实本领。 符小会曾在一段时间里负责整个综合管理部,恰逢年终考核,起初有些手足无措,但想起学过的管理制度与参加工作以来的经验,她主动承担起年终考核资料的梳理汇总工作,通过积极跟领导请教、和同事一起商讨解决办法,最终年终考核资料逐渐成形,过程中既提升了业务水平,又增加了工作经验。 这样的成长故事在各部门不断上演。 二工区的聂亚润回忆道:“在量水间灌注桩施工时,一场大雨突如其来,一个钻孔发生塌孔,刚到的混凝土面临被浪费的风险。”情况危急,他瞬间冷静下来,凭借着之前四十多根灌注桩浇筑的经验,立即组织搭建雨棚,做好防雨措施。在请示领导后,他当机立断下达指令:“马上打另一个孔!”施工人员迅速行动,争分夺秒。同时他与现场监理沟通,成孔在立即验孔通过后下放钢筋笼。雨幕中,新孔的作业有序推进,混凝土顺利注入。最终,这次果断的抉择避免了混凝土的浪费,保障了浇筑质量和工程进度。” 一工区的任鑫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发现运送的火车脱轨,为了防止出现堵管、混凝土表面冷缝以及洞外混凝土浪费,迅速反应,要求泵车司机放缓泵车浇筑速度,通知拌合站停止打料避免浪费,协调各方进行维修,争分夺秒,用最快的速度恢复火车运行,最终保证了混凝土正常浇筑,避免了堵管造成的人工、时间、混凝土的浪费,保证了施工进度……所谓“骨干”,就是能在关键时刻扛得起责任。 有人从“不敢发言”到在跨部门会议上清晰汇报工作成果,有人从“跟着做”到独立牵头完成小型任务……一年间,他们在挑战中突破自我边界,在攻坚中提升专业能力,在协作中学会沟通协调,更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了“责任”二字的重量。如今,他们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战能力,不少人已能独立负责核心工作,逐步成为部门里不可或缺的骨干力量。 同行路上:成长从不孤独 “成长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这是新员工们共同的感悟。一年来,项目部组织的新员工入职座谈会、师带徒等活动,让他们在交流中取长补短。前辈们传授的“避坑指南”“经验手册”,成为新人手中的“成长秘籍”。而领导们那句“大胆试,错了算我的”,更给了他们放手拼搏的底气。 如今,2024届新员工中,有人获得“优秀徒弟”称号,有人已能独立负责部门核心工作。当被问及“这一年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他们的答案不约而同:“不仅是能力变强了,更找到了在项目团队中的价值感。” 360天的成长,是蜕变的小结,更是新征程的起点。从“萌新”到“骨干”,变化的是日渐成熟的专业能力,不变的是项目部与员工共成长的初心。未来,这些年轻的力量将继续带着这份蜕变的勇气与同行的温暖,在岗位上绽放更多光彩,以一名电建人身份,与企业共同书写更精彩的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