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济南大明湖项目前后引河综合治理北岸绿化施工正有序推进,项目生态修复环节由此迈出实质性步伐,为后续全域绿化及综合治理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前后引河地处济南市天桥区,实施范围涵盖东工商河小岛下游及前引河、后引河,总长度达2.56千米。综合治理项目共划分为防洪工程、桥梁工程、景观工程3个子项,其中防洪工程全长2.56千米,桥梁工程包含2座交通桥与2座景观桥,景观工程面积约36500平方米。 曾经的前后引河,一度深陷环境脏乱差的困境:岸边杂草疯长、垃圾随意堆积,部分河段水体浑浊发绿,既让周边居民避之不及,也与济南“泉城”的灵秀气质格格不入。项目进场后,第一时间启动环境整治行动,全面清理河道周边垃圾、清除岸边杂草与废弃杂物,紧接着开展细致的河道勘察,从水质监测到土壤取样,从水位变化记录到周边环境调研,为综合治理方案制定提供了全方位的数据支撑。 在此基础上,针对济南“四季分明、雨热同季”的气候特征,以及河道水位季节性波动、局部土壤盐碱化等复杂条件,项目团队历时3个月开展专项调研,从32种候选植物中筛选出白蜡、五角枫、白玉兰、造型景观松四大类乡土乔木作为核心骨架树种。在地被植物配置上,项目采用“功能导向+美学融合”策略,选取金森女贞、大叶黄杨、北海道黄杨、红叶石楠等十余种植物,通过科学的群落组合与空间布局,构建起适应河道特殊环境的“生态缓冲带”,打造出兼具生态功能与景观价值的滨水绿廊。 “我们不仅要修复一条河,更要激活一座城。”项目负责人表示,治理工程始终以“还河于民”为落脚点。接下来,项目将以北岸当前绿化推进成果为基础,持续发力功能性景观重塑,力争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水和谐”的治理目标,让昔日的“城市伤疤”真正蜕变为惠及民生的幸福河,为济南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绿色动能。 前后引河北岸绿化照片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