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汗水和智慧谱写国际工程新篇章 ——记缅甸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建设

发布日期:2014-08-27 作者:张辉 字号:[ ]

瑞丽江一级水电站位于缅甸北部掸邦境内紧邻中缅边界的瑞丽江干流上,2006年8月由云南联合电力开发公司(简称YUPD)与缅方以BOT方式共同开发建设。在这个当时中国投资缅甸的最大水电BOT项目、号称“缅甸三峡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承担总承包施工的水电十四局人以一个又一个的施工奇迹,展示了中国水电工人的智慧和力量。

大江截流 初显身手

“年底前截流?简直是天方夜谭!”

在得知YUPD确定2006年底前实现大江截流的目标后,熟悉现场情况的部分业主、监理代表无不表示置疑:要确保年底截流,短时间内至少要组织数百人的施工队伍和大量的设备进场。电站最初开工时,以前的施工单位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才办理出境了几十个人,对于首次承担国际工程项目、出入境通关一切要从“零”开始的大理分局来说,可能吗?还有,导流洞进口段在前期开挖中出现了一段长达37米的大塌方,已经冒顶形成了一个高差达31米的巨大竖井空腔……但是,如果年底不能实现截流,就意味着发电的工期要整整拖后一年!

面对各方的置疑,十四局人以自己的行动做出了回答。

2006年6月19日,接到进点通知的大理分局连夜召开紧急会议。21日,首批先头部队抵达瑞丽,迅速筹建了办事处……不久,一批又一批的人员和设备物资源源不断送往工地,其效率之高、速度之快,令一直协助办理出入境手续的YUPD人员侧目。

经过多方协调和努力,项目部很快从原施工单位接手了导流洞工作面。面对紧迫的工期,项目部组建了两支突击队从上下游两端同时进行施工。7月20日,工地连降暴雨,进出口围堰渗漏严重,工作面全部被大水淹没。为了抢时间,大家划着竹筏进洞施工,工人们跳进过腰的积水中排涝抢险,两个突击队你追我赶展开竞赛,仅用21天就胜利贯通了塌方段……

经过五个多月夜以继日的艰苦奋战,12月10日胜利实现了大江截流。看着滔滔瑞丽江水驯服地沿着导流洞改道奔泄的壮观场景,缅甸电力部长佐敏情不自禁地赞叹:“奇迹,真是奇迹!”。

首部度汛 逞现英豪

截流之后,确保首部安全度汛成为项目部的又一道难关。那段时间,首部工程部经理张发印简直急红了眼,每天一起床就往工地上跑,天黑了才拖着疲倦的脚步回来。尽管项目部超常规地加大了投入,各种问题还是层出不断。日益紧迫的汛期让他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这个已过而立之年的汉子把婚期一拖再拖。从缅方移交过来的砂石系统和拌合楼存在大量的工艺缺陷,主管砂石拌合系统的副经理蔡保跃在昆明做完脚背上的毒疮手术,就心急火燎地赶回工地,一瘸一拐地在现场指挥系统的国产化改造。

5月份,瑞丽江流域连降暴雨,从口岸到工地的道路全线瘫痪。为确保这个“生命通道”的畅通,调度室的几位同志把家搬到了半道上的一间简陋工棚里,每天在泥泞中来来回回地指挥着推土机、装载机牵引运送生活、生产物资的车辆艰难地进出。项目部新购置的履带式布料机出境后,4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整整半个多月才到工地。

面对提前到来的汛期,项目部果断做出决策:将上游围堰用混凝土面板进行覆盖,浇筑了面板的围堰不久就经受住了两次洪水的洗礼,为大坝的度汛施工赢得了宝贵的时间。洪水过后,项目部集中力量排涝抢险,全体机关人员也组织突击队到工地参加清淤,很快恢复了生产。当上游围堰在第三次洪峰到来最后被洪水冲毁的那一刻,站在早已高出度汛高程的坝段上,张发印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轻松的微笑。

隧洞攻坚 铁军扬威

瑞丽江一级水电站引水系统隧洞总长度超过10公里,地质条件极差,是整个电站建设的关键路线,十四局人在这里打响了一个又一个的攻坚战。

进点之初,项目部留用的原有几支开挖协作队,不仅质量、安全意识淡漠,而且施工能力低下。到2007年2月,开挖工期滞后严重!“决不能让发电目标出现任何闪失”。项目班子毅然做出决策:撤换施工队伍,充实管理力量,制定激励措施,从而保证了开挖进尺逐月提高、关键线路施工逐步正常。

随着工作面的延伸,洞内通风散烟越来越困难,洞内温度几乎都在35℃以上。工人们在掌子面附近放置了大功率的风扇,但依然热浪袭人,不少人索性光着膀子地干活。经过艰苦的奋战,引水隧洞终于比计划提前2天全线贯通。

在引水隧洞全线转入混凝土施工的最后冲刺阶段,3#洞上游再次发生大塌方,主管生产的副经理刘洪卫急得直跺脚。他干脆把住处搬到了3#洞门口,倒排工期,将任务细化到每一天、每个班,并对底部开挖、边项拱和底板浇筑、灌浆施工实施平行、交叉作业,争分夺秒抢时间。在浇筑高峰期,项目部一个月完成边顶拱浇筑79块,并创下单部钢模台车月浇筑18块(12m/块)的新纪录,终于使引水系统按期具备了充水条件。

一年四投 再建奇功

按照合同工期,瑞丽江一级水电站三台机组在2008年底前投产发电。出于中缅双方对发电的迫切愿望,YUPD又提出:争取第4号机组也在2008年底建成投产,实现“一年四投”的目标。

“一年四投?”这可是同样规模的电站在国内都未创造过的记录。面对又一次的挑战,项目班子态度明确:顾客的期望就是我们的追求。项目部一边召开动员大会激励全体干部职工以高昂的斗志投入战斗,一边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强化施工保证:岔管的拼装焊接难度大、要求高、工期长,他们开动脑筋,利用平洞段将两节岔管拼装在一起再运入斜井安装,大大减少了作业循环。为减少辅助作业时间,他们设计了可用于钢管组装、焊接、探伤、防腐作业的平台车,创造了更多平行作业的条件。为提高工程质量,他们采用了镜面混凝土的新工艺技术,光洁如镜的排架柱混凝土让YUPD董事长黄光明赞誉为“代表了中国目前混凝土施工的最高水平!”。

2008年9月5日,1#机组正式并入缅甸电网投产发电。不到21个月的时间就实现了截流到首台机组发电,这在国内同规模的水电站建设史上也是史无前例。

在随后不到四个月的时间里,2#、3#、4#机组相继并网发电,“一年四投”的目标胜利实现。2009年4月,5# 、6#机组建成投产,合同总工期整整提前了两个月。

2009年5月16日,当缅甸吴登胜总理在电站竣工庆典仪式上为竣工纪念碑揭开幕布的那一刻,“中国水电”的品牌也深深镌刻在了友邦的这块土地上!

点评:

瑞丽江水电站的施工队伍克服重重困难,抢工期,战汛期,发电机组一年四投,打破了国内同样规模水电站的投产记录,充分体现了十四局人勇于拼搏的精神,兑现了“顾客的期望,我们的追求”的庄严承诺,并让“中国水电”的品牌扬名于海外!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