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近日,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和中国电建2024年度绿色施工示范工程名单先后公布,水电十四局承建的一批“水、能、城,国际业务”工程项目荣登榜单。 援老挝琅勃拉邦医院升级改造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二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该项目是商务部委托云南省实施的国家级援外成套项目,2022年6月,水电十四局签署承建合同,主要包括新建外科楼和心血管科楼、中国专家公寓楼及两个泵房,并对一期、二期医院部分建筑改造。2022年9月开工,2024年7月18日竣工验收,8月16日正式启用。项目采用了环保节能的建筑技术和材料,运用了高效的隔热材料,有效降低了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节省了成本;建设了污水处理系统等环保设施,可确保医院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降至最低。 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土建施工C1标项目被评为2024年度中国电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于2019年正式开工,2024年1月全线正式通水全长113公里,是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之一,水电十四局承担的C1标为输水干线沙溪高位水池至罗田水库段的一部分,总投资13.07亿元,合同工期60个月。项目通过积极探索生态智慧技术,C1标在盾构泥浆压滤机的基础上自研五级污水处理系统,实现清水与污泥的完美分离;组建渣土资源化利用中心以盾构压滤泥饼为原料生产生态砖,实现“零废气、零废水、零废渣”外排。同时,实现了企业级BIM+GIS数字化管理平台融合创新和国内首次TBM半洞掘进,水磨钻法等各项新技术应用,打造“新时代生态智慧水利工程”。 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机电安装工程被评为2024年度中国电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水电十四局主要承担福建厦门抽水蓄能电站4×35万千瓦单级混流可逆式水泵水轮机组的安装与调试,地下主副厂房及附属洞室的结构混凝土工程开关站、GIS室等建筑工程。项目自主创新绿色施工技术及方法,通过应用可循环利用标准化设备设施、推广使用盘扣式脚手架、采用钢结构替代混凝土结构、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生活营地采用绿色装配式箱房建筑等方式达到“五节一环保”绿色施工目标。从主体工程开工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用时47个月,比同级别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时间缩短7个月,创造了国网系统抽蓄电站建设新速度。 水电十四局承建的曲靖会泽待补一期189MW风电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一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由30台5.2兆瓦和10台3.3兆瓦的风电机组,110千伏、220千伏两座升压站,74公里场内外新建及改扩建道路,98公里35千伏集电线路组成,2023年10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项目采用预制舱式升压站工艺,工厂预制化实现设备集成与调试,现场安装简约,有效缩短建设周期;紧凑模块化设计节省占地,投资节约化减少成本;外壳防腐工艺先进,电气设备免维护,提升整体可靠性与耐久性,为电力工程建设的高效与环保提供了出色范例。 水电十四局承建的锦屏西风电场一期项目工程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二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该项目是目前全国在建规模最大的高原山地新能源项目之一,工程装机总容量为350MW,安装65台风机、65台箱变、集电线路及联络输变电线路、风电场相关道路工程等。2023年9月28日,一期项目全容量投产并网。建设以EPC项目优势优化设计,总容不变、减少33台机组,风机基础采用C40钢筋混凝土圆形扩展式锚栓基础,集电线路主线架空架设,部分支线直埋,大大减少用地面积。基础施工就近取材,提高模板等周转材料使用率,道路开挖土石方就近用作风机平台回填料;应用智慧监控系统辅助监管等,有效节约人力、设备、材料等资源投入。 电建科研大厦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一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2024年度中国电建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是水电十四局首座绿色、低碳、智慧化楼宇,整个建筑装饰材料均采用生态型、环保型绿色材料,给排水、电气设备噪声经消音隔声治理,以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布置了太阳能光热、屋面光伏、风力发电、骨架式墙体绿化等绿色环保设计,通过全生命周期应用BIM 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交付;建立项目智慧运维平台、内置数据孪生可视化系统,实现全方位智慧运维管理。 泸水市城墙坝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后续扶持建设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一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项目包括高层住宅3栋主楼以及2层商业裙楼,共计住宅234套。结合“扶贫+绿色产业”的理念,居住与产业相结合,提供持续“造血”能力。项目研制漂卵石冲洪积层地质锚索套管扩孔钻进施工工艺,既能降低对钻具损耗,有效提高了成孔效率;又降低了施工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昆明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土建施工KMG5TJ-07标段项目被评为云南省建筑业第四批第一期绿色施工示范工程。涵盖河尾村站、迎海路站、滇池学院站、兴体路站等4个车站和4个区间,线路全长约5266米。项目通过现场数控加工车间实现集约化、科技化钢筋加工,封闭式降噪降尘;通过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形成实用新型专利3项、工法5项(获奖5项)等,解决了滇池湖相沉积区地铁施工的技术难题。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