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民生 安全护航——公清项目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纪实

发布日期:2024-12-24 信息来源:轨道工程公司 作者:李盼 马定鑫 殷运宏 摄影:殷运宏 字号:[ ]

深圳市公明水库-清林径水库连通工程,是广东省重点、深圳市重大水利建设项目,水电十四局公清项目土建二标施工包括1条输水干线,2条分水支线,3条进场道路,7座竖井。

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深入推进水利安全生产风险查找、研判、预警、防范、处置和责任等风险管控“六项机制”建设,不断夯实各方责任,狠抓措施落实,坚决守住安全生产底线。

把准“查”字诀  找准危险源

项目建立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领导小组,编制实施方案。执行“一件事一张表”“一区域一责任”“一创新一联促”管理理念,以日常检查、重点督查和专项抽查为抓手,从施工作业类、机械设备类、设施场所类、作业环境类和其他类5个方面全方位辨识建设过程危险源,对可能产生危险的根源或状态进行分析研判、整理归类,建立详细的风险清单,按照实际情况定期辨识、动态更新。对项目各版块安全体系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偏,特别强调现场和管理内业重要性、合规性、实操性,建立月度、季度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根据危险源及风险状态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确保危险源无遗漏。

项目安全风险管控“六项机制”领导小组在危险源定位上,以“查”为抓手,针对施工作业风险,高度重视传统高风险领域,加强对新型施工工艺和特殊作业环境的评估,以适应技术发展和施工需求变化。在机械设备风险防控上,与设备供应商紧密合作,定期获取更新信息和技术支持,加强设备操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安全技能和应急能力。对于设施场所风险,从设计源头抓起,参与项目规划阶段的安全评估,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临时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维护。领导小组密切关注天气、地质等自然因素对施工现场的影响,施工区域设置了沉淀池、洒水车、雾炮机、喷淋系统、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等节能环保设施,加强对噪声、粉尘等污染物的控制,保护作业人员健康。

把准“研”字诀  厘清风险点

紧握“研”字诀,构建科学系统的风险评价体系,项目定期组织参建单位召开会议,分析研判安全生产形势,通过采用直接评定法、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风险矩阵法(LS法)和安全检查表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研判和风险等级划分,编制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绘制风险四色图、风险比较图及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并在醒目位置进行悬挂张贴,使得风险定位快速准确,评价量化直观。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报告编制时,项目注重数据的精确性和分析的透彻性,全面揭示安全生产形势,详细列出危险源及其风险等级,深入剖析风险成因、潜在后果及防控措施的有效性,为安全管理提供坚实数据支撑。项目利用风险四色图、风险比较图及安全风险空间分布图等可视化工具,直观展现风险点,增强员工风险意识。这些图表成为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辅助,为风险防控措施的制定和优化提供有力依据。项目各参建单位持续动态研判风险,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安全生产形势,确保风险点及时发现并有效防控,为项目的安全顺利推进筑起坚实防线。

把准“预”字诀  上好双保险

项目深化科技赋能,以“预”为核心,通过设置内视频监控、AI隐患自动识别系统对场内危险作业及人员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实施预测预警、监测监控,做到早预警、早干预。过程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和事故信息报告制度,时刻保持通信联络、信息渠道畅通、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多种渠道及时传达预警信息,确保早发现、早预警,迅速采取应对措施。

通过隐患自动识别系统卓越的图像识别技术和算法优化,精准识别违章操作、未佩戴安全装备等违规行为,并即时触发预警机制。预警信息通过短信、APP推送等多种方式迅速传达至相关人员,显著提高了隐患处置的时效性和精准度。为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迅速响应,项目团队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带班值班制度和关键岗位24小时值班制度。项目建立了完善的事故信息报告机制,确保一旦发生事故或险情,能够迅速、准确地向上级部门和相关单位报告。在预警信息传达上,项目团队采用多渠道并行的方式,包括传统的手写笔记、示意图表、电话、短信通知,以及现代化的OA系统、微信群、电建通APP、实时水印相机等媒体平台,确保信息能够迅速覆盖至每一个相关人员。此外,项目还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全员对预警信息的敏感度和应对能力,确保在接到预警后能够迅速行动,及时消除隐患,为项目的安全稳定保驾护航。

把准“控”字诀  打好防范结

项目团队精准把握“控”字诀,构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风险防控体系,从风险公告、安全警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教育培训、个体防护等六个维度制定管控措施,落实危险源风险分级管控。本年度传达落实各上级单位关于安全生产文件共计107份,针对不同类型的风险隐患,落实隔离危险源、采取技术手段、实施个体防护、设置监控设施和安全警示标志等措施,进一步监测、规避、降低和控制风险,项目结合工区特点划分风险提示区域,实行“一风险一策划一告知”,标明危险源名称和风险等级,危险有害因素、后果、风险管控措施、应急措施及应急电话等信息,做到风险防范不留死角。此外不断加强隐患排查治理,做到隐患整改责任、措施、资金、时限、预案的“五落实”,把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把准“演”字诀  提升处置力

项目建立健全完善应急预案处置机制,明确应急处置的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处置流程,过程中定期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应急处置水平和科学救援能力,检验应急预案的完整性和实用性,通过以“演”筑防,以“练”备战,不断提高了面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自救互救能力。定期组织开展各类应急演练,演练内容涵盖汛期洪涝、火灾、坍塌、机械伤害、触电等多种突发事件类型,旨在通过模拟真实场景,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2024年度共计开展防洪度汛应急演练、火灾事故应急演练、起重吊装、物体打击事故应急演练、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演练等6次应急演练,进行班组长岗前教育、用电安全知识、消防、起重吊装、应急知识等各类培训27次,培训467人次,开展入场安全教育88场次,共教育841人次,积极落实“产业工人送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786人的送培工作,整体送培率达96%,教育培训做到了全覆盖。

把准“常”字诀  压实安全责

项目建立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风险管控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具体的岗位和人员,通过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结合网格化管理及安全考核奖惩制度,定期开展职工培训,切实增强全员安全生产责任意识,化解安全风险,确保项目平安。

项目对安全生产委员会、“四个责任体系”等文件进行调整发布,年初编制了各班子、部门负责人、队伍、班组责任书,并进行了签订,共计签订各类责任书42份,中途组织新进场队伍签订了责任书,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职责和权利,以及违反安全生产规定应承担的责任,不断增强全员的安全生产责任意识,促进了各级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之间的沟通与协作,共同为项目的安全生产贡献力量。

结合网格化管理,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落实安全考核奖惩机制,对安全生产工作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进行表彰和奖励,开展“安全作品征集”“链工宝”“小红书”“知识竞赛”“宣传咨询日”等排名奖赏,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形成“我是安全员”“人人为安全”“安全入心践行”良好安全生产工作氛围。

项目团队持续压实安全生产责任,建立了一套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全方位管理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不断强化问题导向,落实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推动安全标准化、制度完善及隐患排查整治。项目部结合穿透式管理,划定“党员包保责任区”,组建“党员先锋队”,设立“党员示范岗”,让“党员身边无事故”成为党员的基本责任和义务,将安全责任转化为党员的基本义务,全面提升安全质量管理效能。今年来,收获“深圳市2024年下半年双优工地”等安全管理板块奖项荣誉共11项。项目团队将继续深化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工作,不断完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确保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持续稳定发展。

守护安全底线,方能稳健前行,项目全体人员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及指示批示精神,持续强化“六项机制”建设,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不断完善风险管控体系,为打造优质工程,树立行业标杆而努力奋斗,为推动深圳特区水利工程建设行业的安全发展贡献力量。


以日常检查 重点督查和专项抽查为抓手


从机械设备类辨识建设过程危险源 


AI隐患自动识别系统对场内危险作业及人员安全行为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


定期开展职工培训


项目部安全文明绿色工地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