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在海拔3000多米的雪域高原,一群被誉为“水电雄鹰”的勇士,身着工装,头戴安全帽,脚踏绝缘鞋,凌驾于两河口水电站高空之上。他们是水电十四局驻扎在两河口水电站的机电检修团队,正在开展绒甘及理绒线路检修维护工作。 他们是雪域高原的守护者,是水电事业的无名英雄,在这片被誉为“世界屋脊”的土地上,勇士们始终书写着挑战人类与自然极限的传奇,宛如一首壮丽的高原赞歌。 在青藏高原的腹地,巍峨的雪山与蓝天相接,孕育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两河口水电站——这座镶嵌在雪域高原之上的明珠,承载着国家的战略重托,同时也被与生俱来的地理环境赋予了独特的挑战。 两河口,名字源于两条冰川融水汇合而成的河流,这里海拔高达3000米,空气稀薄,含氧量仅为平原的60%,冬季最低气温可达零下二十度,山谷落雨,山巅就飘雪。海拔高、氧气稀薄、环境恶劣……在这样的条件下,开展水电站检修与维护工作无疑是一场硬仗。 然而,这些挑战并未吓退检修团队的勇士们,他们正如被赋予的称号——“水电雄鹰”那般,以坚韧的意志和高超的技艺、以超凡的毅力与超群的智慧,全力以赴守护了水电站安全顺利运行。 高原的寒风凛冽,呼啸着掠过众人心头。检修队成员们穿好作业服,佩戴好五点式安全带,攀爬在出线场塔架之上,犹如蓝色的鹰隼一般在高空穿梭。他们的任务艰巨而危险:不仅要检查每一个绝缘子、每一根线路,确保电力能够稳定传输,还要绷紧神经,准备随时处理可能出现的紧急状况。每一次高空作业,都是对体力、耐力与技术的极致考验。 矗立在电站旁的山峦见证了这些水电人日复一日的汗水与坚持。他们与严寒为伴,与风雪共舞,与时间赛跑,只为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他们的每一次成功,都像是一次凯旋;他们的故事,犹如一部高原史诗,记载着来自雪域的水电传奇,传唱着奋进不息的英雄赞歌。 在两河口水电站绒甘及理绒线路检修维护现场,一面写着“能源保供,党员青年突击队”的旗帜迎风舞动。水电十四局两河口检修项目部自2021年组建,至今已累计完成14台机组检修任务,从机组投运至今一直保持着“零非停”的优异成绩,在雅砻江流域内一直处于遥遥领先的水平,被两河口水力发电厂授予“能源保供,党员青年突击队”荣誉称号。 “这不仅仅是一项荣誉,更是对我们的鞭策与激励。”项目负责人说道,“我们将以此为动力,不断提高业务水平,继续在能源保供的前线发挥党员青年的先锋模范作用。” 这面旗帜,不仅是对两河口检修项目部全体工作人员辛勤工作的表彰,更是团队“勇于探索、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精神风貌的象征。在旗帜的鼓舞下,党员青年突击队员们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继续强化技术升级,提升服务质量,争取在检修维护的战场上为国家能源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每次高空作业,都是一次对勇气、技术与毅力的极限考验,排除故障需要做到“快准狠”,不仅需要过人的胆量,更需要高度的谨慎。他们头顶是广阔无垠的蓝天,脚下是令人望而生畏的高空,他们要挑战的,不仅仅是数十米的垂直高度,还有严寒、低氧和肆虐的风雪。他们克服了对高度的恐惧,与时间赛跑,争分夺秒地展开检修。每当任务完成后,他们站在检修平台上,疲惫但充满自豪,寒风带走了汗水和疲惫,却吹不散那一份属于水电人勇攀高峰、不畏艰险的荣耀。 每一根线路的稳定,都是国家能源安全的一道防线;每一滴晶莹的汗水,都是对新时代水电精神的深刻凝练。尽管高空作业充满挑战,但他们从未退缩,始终坚守在最前线、最高点,用团结之志和奋进之力燎燃雪域之火种,照亮千千万万个水电人前行的征程。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