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彩云之南,澜沧江畔,TB水电工程如一颗璀璨明珠,在偌大的水电建设版图之上熠熠生辉。TB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吴瑞清、李锴、雷恒、张友飞、张雷、张海泉、赵占岗七人,以杰出的才能与卓越的贡献,荣获迪庆州总工会授予的“建功TB功臣”称号,所在项目部也连续两年荣膺“建功TB标兵单位”。 吴瑞清:运筹帷幄的“掌舵人” 自工程伊始,吴瑞清便以高瞻远瞩的视野,为整个项目绘制了宏伟蓝图。项目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面对工期优化这一攻坚重担,他深度整合既定规划,每一个决策都经过深思熟虑,确保工程稳步有序推进。在工期紧张、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合理配置各方资源,同时兼顾机电安装和金结制安两个合同项目,积极响应“开源节流,降本增效”目标,构建“一人多岗、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减少人员投入、持续压降管理成本。此外,吴瑞清高度重视分包队伍成本管理,根据现场交面情况及工程实际进度,严格控制分包队伍人员入场,要求分包队伍不能超员,坚决杜绝“以包代管”,有效管控了分包队伍现场资源的合理投入,降低了劳务纠纷风险,削减了成本管理压力。 李锴:生产安全的“守护者” “生产安全是红线,不安全、不生产!”李锴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将他称之为项目部的“安全卫士”,似乎一点都不为过。无论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还是施工现场的设备检查、施工人员的安全操作规范,每一个细节他都不会放过。他参与制定、评审了安全生产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严格按照目标、计划开展工作,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进行检查考评。在生产实施过程中,针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超前研判、超前部署,制定相应安全保障措施,并不断在生产实施过程中提出合理性意见。在他的努力下,安全意识入脑、入心、入行,为全年安全生产“零事故”的优异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 雷恒:生产协作的“协调者” 在生产经营的大舞台上,雷恒是协调各方的关键人物。他深知,只有人力、物力等多方因素和谐共生、协同共进,才能确保工程建设高效高质推进。生产设备延迟交货,既定的生产节奏被打乱,他第一时间与设备厂家建立沟通渠道,明确延期原因并探讨解决方案,同时与工段、施工作业队协商,调整施工计划,最大程度地降低了设备交付延期带来的负面影响。在日常施工工作中,他坚持开展现场安全生产协调会,就工作计划及各作业班组具体完成情况,协调、督促各施工班组及负责人,从全局出发,抓关键线路带动整体,对各控制线路的进展情况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节点计划未完成的单位,及时与项目部其他分管领导、技术质量部、生产管理部、施工班组沟通,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力求减小对施工进度的影响。 张友飞、张雷:勇于创新的“技术兵” 水电工程建设面临着诸多复杂的技术难题,而张友飞与张雷二人,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创新的精神,成为了TB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攻坚克难的关键力量。 无论是新型设备的安装调试,还是复杂工艺的优化改进,张友飞都能深入钻研,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他对设计图纸、技术标准、规程规范的有效性、适用性进行了极为严格的审定,从源头上确保施工依据的准确无误,为工程的高质量完成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积极组织技术团队,深入研讨并制定了多项科学、合理的施工技术方案及先进高效的施工工艺,这些方案与工艺在实践中有效指导了现场施工,大幅提升了施工效率与质量。 张雷时刻关注行业前沿动态,坚持将新技术、新理念与工程建设相结合。在大型机电设备安装时,空间布局错综复杂,精度要求极高。张雷凭借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精湛技术,不断进行模拟操作,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反复推敲、精心设计。经过无数次尝试,终于成功解决了这一难题,为工程的顺利推进破除了技术障碍。 2024年度,TB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共完成科研课题实施5项,取得QC成果2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发明专利1项,并推动新型中频感应加热焊接热处理设备、三维激光跟踪测量仪、衍射时差法超声检探伤测技术等五新技术的应用,以科技赋能项目高质量发展。 张海泉、赵占岗:扎根一线的“耕耘者” TB水电站机电安装项目部施工现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看见张海泉忙碌的身影。水电站首台机肘管安装时,厂房开挖还未全部完成,无组装场地,由于交通洞宽度不够,无法在外组装后倒运至厂房。张海泉亲自测量规划,优化施工方法,直接调整底部瓦块位置进行固定,后续边拼装边调整安装,不仅有效抢回了工期,还大幅节约了运输资源。在后续进行大件设备组装时,机组投产间隔时间短,安装间组装工位不满足安装需求,为解决这一问题,张海泉测量机组间尺寸,提出在机组段间设置大件组装工位,工位下面布置钢平台以增加楼板受力面积,至此,因组装工位限制而无法满足进度计划的问题迎刃而解。 赵占岗深知现场施工的重要性,亲身参与到接地系统的焊接安装、定子下线作业中来。对于定子线棒运输、定子线棒嵌装等工序施工,在每道工序完成后,他都会到作业面一一检查,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标准。面对复杂的施工环境和高强度的工作任务,他始终坚守在施工现场,亲力亲为监督施工质量,以辛勤付出、默默奉献之举筑牢建设工程质量基石。 平凡岗位铸就不凡英杰。于能源保障,他们的贡献若“砥柱中流障怒涛,折冲千里独贤芬”,稳固坚实;于战略实施,他们的决策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推动有力。他们的使命,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工程的建设,更是为云南省能源安全保驾护航、为“西电东送”战略添砖加瓦。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突出贡献,必将激励更多建设者在各自的岗位上奋勇前行,续写更加辉煌的全新篇章。 | ||||
【打印】 【关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