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大明湖排水分区工程省级合流管网清零目标顺利完成

发布日期:2025-01-02 信息来源:轨道工程公司 作者:杨艺萍 秦培恩 字号:[ ]

近日,水电十四局济南大明湖排水分区中心城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内涝治理PPP项目成功完成清零目标,推动济南城市排水系统升级和环境保护迈出新步伐。

近年来,受城区雨污分流不彻底、排水系统混接错接以及现状雨水系统建设标准偏低等因素影响,城区依然存在降雨时污水溢流、水体黑臭以及低洼地区积水易涝等问题。本工程主要为消除市政道路下的雨污合流管线、雨污水管混接错接点,同步对建筑小区进行雨污合流及混接点改造,提高部分排水管道设计标准,消除道路积水点,有效推动济南市向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阶段迈进。

面对工期紧迫的严峻挑战,项目部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以卓越的项目管理能力为核心,精心策划并严格实施了一系列高效推进策略,确保合流管网清零节点目标圆满达成。

直击现场,消除难点

天桥区的发展自上世纪以来,得益于津浦铁路与胶济铁路的交会,发展迅速。当前,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工程位于济南市天桥区中心城区,面临地质条件复杂、工厂地下管线错综复杂、人口密度高、道路狭窄以及冬季低温等多重挑战,给施工带来了重重困难。

泉城涌水是施工中遇到的首要难题。济南市城区地处黄河南岸,泰山北麓,由于其特殊的地质条件,雨季时南部山区的雨水顺势而下,汇集于济南地下。这使得济南城区如同一个巨大的盆地,汇聚了大量水流,在地下形成了高承压、高潜水水位的状况,从而形成了著名的七十二名泉。泉水的汇集不仅为城市增添了独特景观,也为施工带来了挑战。由于地下高潜水层水位的存在,施工现场常出现沟槽涌水、渗水现象,施工进度因此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管线错杂是施工中的第二大难题。由于上世纪工业化的迅猛发展,老城区的地下管线呈现出质量低下、数量众多、种类繁杂的特点。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与电力、燃气、自来水、热力等多家产权单位进行协调,报审流程耗时长、涉及范围广、协商难度大,错综复杂的地下管线成为影响施工进度的重要因素。

人员密集是施工中面临的第三大难题。人口密度大导致施工困难,特别是在天桥区这样的长期发展区域。该区域集中了众多重工业区、商品集散地以及老旧小区,加上中心区域人口流动频繁,使得施工环境复杂,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同步建设。

道路狭窄是施工中遇到的第四大难题。在进行市政道路施工时,施工团队面临设备难以进入的困难。由于部分道路宽度有限,大型施工设备难以进入,这直接影响了施工效率和安全性。狭窄的道路限制了材料和设备的运输,增加了现场存储和调配的难度。

冬季低温是施工中遇到的第五大难题。自11月中旬起,济南的温度骤降,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首先是混凝土在低温条件下容易冻结,影响其凝固和强度发展,导致结构强度不足。此外,低温还会导致施工设备效率降低,润滑油黏度增大,机械启动困难。工人在寒冷环境下作业,手脚僵硬,操作不便,容易发生安全事故。低温还可能造成材料收缩,增加裂缝和结构变形的风险。

初心不改,众志成城

在泉水滋养的环境中,有一群致力于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的工程人员。水电十四局的建设者们在“泉城”这片土地上,勇于攻克技术难关,雨污合流管网改造和城市内涝治理项目工程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自项目开工以来,为确保施工质量的高标准和高效率,项目部构建了完善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制定了严格的质量管理控制措施,并形成了应急机构组织体系。在安全生产方面,明确各部门及管理人员的安全岗位职责,坚持安全教育培训和检查制度,确保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施工部位和每一个人;在质量保证方面,选派经验丰富的施工人员,组建了精干高效的项目质量管理机构,并建立了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实行“质量例会”制度和PDCA循环控制质量,严格实施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确保各分部分项工程有序进行。

在沟槽开挖过程中,项目部坚持工艺创新和安全至上的原则。为确保施工安全,采用“先支后挖、密排支护、分层开挖、分段施工”的方式进行,使用钢板桩反扣施工的支护方法,环环相扣的钢板桩如同一道手拉手的挡水墙,将高出施工作业面的地下水阻挡在外,为施工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项目部不断优化调整施工方案,寻找最佳解决方案。对于老旧小区的老化管线,实施随时监控、保护和应急措施,特别是电力砖砌式管沟结构较为松散,保护难度较大。项目部经过研究讨论,制定了一种化单体为整体的保护方式,将砖块化为整体进行保护,最大程度减少对周边居民用电生活的影响,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为确保繁忙街道上施工的安全性,项目部实行网格化管理,将施工区域划分为网格,并配备相应的网格负责人,对区域实行统筹管理。这包括设置安全护栏、安全警示标语、交通疏导等措施,确保安全生产理念落实到每一个施工点位,保障生产和居民出行的安全。

鉴于天桥区道路多建于上世纪80年代,部分道路宽度不足3米,不适宜大型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通行。项目部针对特殊工点建立特殊信息事项,实行特殊情况进行施工。在狭窄巷道内,采用小型机械加人工开挖的方式,充分发挥人工施工方法的灵活性,在3处铁路桥下辅道处,施工难点取得了重要突破。

济南市位于山东中部,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极端温度可降至-14℃,全年低温持续时间长达4个月。项目部决定采取棉被对混凝土进行保温措施,对钢板采取防滑措施,以保障特殊季节施工的安全和质量。

党建引领,筑梦泉城

在推进环境整治的伟大征程中,济南大明湖项目部充分展现了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力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实施“党员先锋岗”“党员责任区”等系列举措,激发了党员在项目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确保了项目在遭遇各种困难和挑战时,能够迎难而上,勇往直前。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党组织积极引导党员和群众深入学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主题党日活动,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同时,党组织还重视党员在技术创新、安全生产、质量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推动项目高效、安全、优质地完成。

在党建的引领下,项目部亦注重与地方政府、社区居民的沟通与协调,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努力营造和谐的施工环境。通过定期举行座谈会,广泛收集各方意见和建议,及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时,通过定期走访民众、为社区居民提供福利等方式,将关怀传递至民众心中,特别是在6月7日开展的志愿活动中,项目部为高考学子提供了降温消暑用品,为应对突发事件做好了应急准备,展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在党建的引领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济南大明湖项目合流管网清零目标基本实现,为济南市的水环境治理和城市内涝防治作出了显著贡献,同时也为公司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未来类似项目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身肩重任,共建未来

在面对泉城济南独特的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施工环境挑战时,济南大明湖项目部始终坚守初心,全体员工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守一线,确保了项目的顺利进行。项目部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揽星衔月护山泉”的精神,深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使命,不仅在于完成一项工程任务,更在于保护和改善泉城的水环境,为济南市民提供更美好的生活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展望未来,水电十四局将继续遵循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更加坚定的决心和更加务实的行动,致力于实现“提质增效”,即提升污水处理厂排放水的水质目标,为建设“科创济南、智造济南、文化济南、生态济南、康养济南”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坚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创新,能够为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独特的力量。













【打印】 【关闭】